他的身家一度暴涨到5万亿美元,是比尔盖茨身家的50多倍,一举成为世界首富,不过,只“闪耀”了8分钟,就迅速从世界之巅跌落。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近日,福布斯发布了全球富豪身家涨跌盘点,湖北首富阎志“榜上有名”,身家缩水30亿美元,目前个人总身家仅为21亿美元。
尽管阎志的财富近乎被“腰斩”,但涨跌幅度并不算太惊人。但相比之下,海亮集团创始人冯海良身价过山车,堪称震惊全球。
两年前,他的身家暴涨到5万亿美元,是比尔盖茨身家的50多倍,一举成为世界首富,不过,只“闪耀”了8分钟,就迅速从世界之巅跌落。
冯海良旗下的海亮教育于2015年登陆纳斯达克。而2017年8月10日,开盘不久,海亮教育的股价突然飙升至199999.99美元/股的天价,涨幅高达2020101.92%,成交700股,成交总额达1.399亿美元。
按照当时股价统计,海亮教育市值一度达到5.14万亿美元。那时,市值排名世界第一的苹果公司,市值也只是8319亿美元,海亮教育的市值相当于6个苹果公司。
这一消息,瞬间引起轰动,有人说“见证奇迹”,有媒体形容,这是冯海良“光宗耀祖的日子”。
不过,这个传奇只持续了8分钟。纳斯达克及时回应,海亮教育宣布暂时停牌,恢复交易后股价回到正常范围,最后报收10.35美元,上涨4.51%。
海亮教育的市值突然飙升,显然是异常交易。有分析称,可能是因为股票交易员发出了一笔market order(不论价格只以股数为目的的成交)的指令,也有业内人士直言,“这是一个乌龙事件”。
接受媒体采访时,冯海良本人则回应说:“这就是一个笑话。”
尽管只当了8分钟的世界首富,但大起大落背后,冯海良的创富之路同样是个传奇。
1960年,冯海良出生于浙江诸暨。1985年,他辞去供销社经理职务,通过个人承包的形式,在供销社内部开起了一家贸易公司,经营废铜烂铁生意。
公司运转了数年,生意慢慢扩大,但1989年,冯海良却陷入低谷,五金生意大为萧条,铜价也降到了“冰点”,“废铜烂铁堆满了冯家小屋”。
为了处理这些废铜烂铁,冯海良租下供销社的一片废弃厂房,凑齐16.5万元资金,建了两座小铜炉,开始向铜加工领域转型。没想到,市场好转,他在铜加工领域迅速站稳脚跟。
但这次被动转型,却让冯海良汲取了一条商业“教训”:危机酝酿商机。媒体称,“这条法则,成为他的最大财富之一”。
1996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铜加工业再次跌入谷底,冯海良却逆流而上,贷款千万,整合资源,新上马铜管生产线。
“寒冬”逆势而动,这一行为被认为太过疯狂,冯海良后来说,“我从不好赌,当时我们发现,铜管市场潜力惊人。”
虽然只有一条铜管生产线,但冯海良四处寻找订单,强调可以免费试用,如果不合格,全部退还。企业发展需要铜管,而这个“免费试用”的推广方式,让人不忍拒绝,所以大量订单也不断飞来。
紧接着,冯海良把目标扩大到整个绍兴地区,手法仍然是“免费试用”,结果,迅速占领了市场。此后,冯海良趁热打铁,薄利多销、差异化发展,被定为公司的市场策略,严格执行下去。
1998年初,金融危机的影响慢慢淡去。得益于价格优惠和质量保证“双管齐下”,据媒体报道,“要货的人在海亮集团排起了长队”。
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冯海良也加紧并购,以此扩充生产线。到2000年,海亮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铜加工企业之一。
2003年,“海亮”的盘管流水线就已推出9大系列、24个品种的产品,海亮集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铜材王国”。毫无疑问,冯海良正是这个“王国”的缔造者,为此,他被誉为“中国铜人”。
铜加工一直是海亮集团的主业,但冯海良向来力推多元化发展。创业三十多年后,如今,冯海良已经拥有了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海亮教育集团、海亮国际有限公司三家上市企业,聚焦材料制造、教育事业、健康产业三大核心领域。
今年,海亮集团以262.51亿美元的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登上美国《财富》杂志2019年度“世界500强”榜单。
与此同时,据“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显示,冯海良家族以252.6亿元的财富,位列第87位。海亮集团以1736.42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中企500强第115位。
“8分钟世界首富”的话题挥之不去,但是不得不说,冯海良的创富之路,尤其是对商机的敏锐捕捉,才是值得关注的“真经”。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