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翔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9日稱,美國餐飲界的一些亞裔人士正掀起一股爲中餐正名的風潮。長期以來,外界認爲中餐普遍使用味精,而食用含味精的食品會引發所謂“中餐館綜合征”,出現頭暈心悸等症狀。這些參與“正名”活動的人士表示,上述觀點毫無科學依據,不僅過時且含有種族主義傾向。
報道稱,“正名”活動由日本調味品公司味之素牽頭,參與者包括一些亞裔美國人、餐館老板以及醫療服務專業人士。他們表示,針對味精的偏見已在美國人的意識中根深蒂固,亞洲的飲食文化正因此受到很多不公平的指責。
CNN在報道中梳理了所謂味精恐懼和“中餐館綜合征”問題的由來。1968年,有人給《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寫信,抱怨到中餐館吃飯後感覺不舒服。1969年,有人發論文稱“中餐館綜合征”的根源在于中餐做菜放味精,並表示吃了味精會導致“灼熱感、面部壓力和胸部疼痛”。不過隨後開展的嚴謹調查均顯示,上述說法毫無科學依據。1986年,《食品和化學毒物學》發文指出,經研究未發現味精存在危險,“中餐館綜合征”這個說法值得質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上世紀90年代對味精安全性進行的獨立調查顯示,味精是安全的。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進行的研究也無法證明味精會導致“中餐館綜合征”。
不過報道稱,美國人對中餐的偏見已經很難扭轉。而對中餐的刻板印象也跨越餐飲界限,引發對亞洲美食的偏見是否源于種族主義的討論。例如,爲什麽美國以外的國家或地區都將意大利或法國食物視爲高級精致美食,卻經常將中國或泰國美食視爲低端廉價快餐?
參與“正名”活動的人士認爲,對味精的擔憂是一種毫無根據的心理恐慌,所謂“中餐館綜合征”不僅在科學上存在謬誤,還反映出一種仇外心理。由于《韋氏大詞典》此前曾收錄“中餐館綜合征”一詞,上述人士還呼籲將該詞從詞典中刪除,以尊重科研結論。
責編:薛藝磊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網 huanqiu.com 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