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探討如何助年輕人強化心理素質,並可能設立心理健康監控系統,以提高對青年自殺狀況的了解。
我國青年的自殺率前年驟增,政府成立研究工作小組,探討如何助年輕人強化心理素質,並可能設立心理健康監控系統,以提高對青年自殺狀況的了解。
政府上月采納健培計劃(NurtureSG)工作小組的所有建議,包括成立跨政府部門研究工作小組,專門研究35歲以下者的自殘和自殺行爲。
心理衛生學院醫療委員會主席馮舜聖副教授也擔任跨部門研究工作小組主席。他日前在記者會上答複媒體詢問時透露,或會設立新的心理健康監控系統,實時了解導致青年自殘自殺的風險因素。他也透露,15歲至24歲年輕人的自殺率過去維持在每10萬人中有兩三人,前年則升至5.9人。
研究小組成員包括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教育部、衛生部、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內政部和新加坡武裝部隊等的代表,預計分別在一年內和三年內把中期和完整報告提呈給健培計劃工作小組。
受訪心理健康專家認同有必要關注學生和青年的心理健康,但研究過程將極具挑戰。
鷹閣醫院心理醫生林汶龍說:“大規模研究有助了解本地自殺的風險因素,以及應如何提供援助,避免青年自殺。但挑戰在于自殺畢竟少見,很難全面地理解整個情況。此外,自殺仍算是一種社會禁忌,要向自殺者的家人,或向自殺不成者收集資料,向來都很困難。”
在東陵一帶執業的臨床心理治療師楊偉漢博士則認爲,挑戰在于如何讓年輕人坦然地透露自己的行爲和傾向。
他曾任新躍大學(現爲新躍社科大學)心理咨詢碩士課程主任,也曾在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擔任心理學家,負責輔導學生。他于2013年開設心理咨詢診所Mind what Matters。
醫生:盡管有挑戰 但有必要展開研究
盡管有挑戰,但林汶龍和楊偉漢都認爲有必要展開研究。
林汶龍說,自殺行爲不只影響當事人,也影響他的家人、同學和朋友,而很多時候,只要及時地辨識自殺傾向並提供援助,這些人都能康複。
“此外,這顯示當局知道年輕人面對很高的期望和不少社會壓力,成立這個小組凸顯年輕人的心理健康不容也不應被忽視。”
楊偉漢說,自殘自殺行爲增多令人關注,而發生在成長歲月就更令人擔憂,因爲年輕人一般上思想未成熟,需要更多援助。
另外,林汶龍指出,一些國家已設立心理健康監控系統,監控包括學生至資深軍人等受關注的一群。
他舉例,美國空軍設立的防範自殺計劃,除了培訓軍隊上司和一些公衆辨識自殺行爲和風險,也有助消除社會大衆對自殺的負面印象。
他說:“其實,本地學府和老年護理領域也有一些監控系統,例如學校有受訓的輔導員和心理學家,能辨識較高風險者。我們缺乏的是一套覆蓋全面的網絡,以及數據資料的收集。”
楊偉漢則認爲,設立監控系統除了有助公衆對一些自殺前兆更有認識,他也希望這能開啓更多相關的對話討論,才有助消除負面印象。
他說:“無可避免的,每個人都會經曆一些難關和苦難,但有些人的應對能力可能不及他人。我們需要能很自由地談論這些問題,因爲負面印象只會進一步刺激自殘和自殺行爲。”
青年自殺率前年創新高
我國青年自殺率前年創新高。新加坡援人協會的數據顯示,前年有27名10歲至19歲者自殺,是這個年齡段15年來的最高紀錄。最多個案的年齡段爲20歲至29歲,共79人自殺。
心理衛生學院醫療委員會主席馮舜聖副教授說,15歲至24歲者的自殺率過去維持在每10萬人中有兩三人,比率前年則升至5.9人。去年的數據有待所有驗屍庭研訊結束才確定。香港的數據爲約8.5人,而全球比率最高的韓國有近20人。
盡管我國數據相對較低,但馮舜聖強調關注的不應是比率或其波動,而是背後原因。
教育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強調:“數字不是關鍵。每一起都是悲劇……我們展開公共咨詢時,人們提出有關自殺和韌性的課題。根據現有資料,我們無法斷定出一個非常明確的原因,所以邀請馮教授領導小組探討這方面的課題。”
健培計劃工作小組由普傑立和衛生部政務部長藍彬明醫生共同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