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訓練師、網約配送員、全媒體運營師、健康照護師、呼吸治療師……也許你還從未接觸過這些職業,但它們都可能成爲你以後的就業方向。近日,經人社部同意,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關于擬發布新職業信息公示的通告》,人工智能訓練師、網約配送員、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等16個新職業上榜。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些新職業側重“創新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是內核,普惠是外延。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産業和技術帶來的就業紅利正在惠及普通人。
實際上,人工智能訓練師是近年隨著AI技術廣泛應用産生的新職業,他們的工作是讓AI更好地爲人服務。天貓精靈、菜鳥語音助手、阿裏小蜜等背後,都有人工智能訓練師的身影。從0到20萬,“人工智能訓練師”從概念發展爲新職業,只用了4年時間。
數字化也讓新職業更普惠。2019年8月6日,支付寶公益基金會、阿裏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啓動了“AI豆計劃”,這一“AI+扶貧”的公益新模式,幫助貧困群體享受AI産業紅利,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脫貧。截至目前,AI豆計劃已經建立2個扶貧培訓基地,培訓了251名學員,其中118人已通過考核,正式成爲“人工智能訓練師”。
趨勢二:制造業,更智能
新職業也體現出經濟結構轉型的脈動。在16個擬公布新職業中,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等都是制造業數字化升級催生的新職業。
爲了每1%的能耗降低或良品率提升,他們深入鋼鐵、水泥、化工等制造業車間,敲下一行行代碼,也帶動傳統制造業相應湧現出數字化的新職業。
在成渝釩钛的生産車間,90後張永月的工作是給制造業裝上“工業大腦”,以大數據算法模型指導生産,每年能爲這個車間節省幾百萬元。半年過去,車間的AI投運率達到90%以上,溫度穩定性比原系統提高了20%,能耗節約5%左右,連最有經驗的車間老師傅都豎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