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中華民族千古以來的文化瑰寶,是⽼祖宗流傳下來的寶貝,漢語在這片華夏大地經過悠悠曆史長河中的不斷交融更替,成爲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交流的語言,成爲我們能夠不斷促使社會發展和進步,幫助我們這些炎⻩子孫後代傳承思想文化的重要工具。
漢語是多麽博⼤精深啊!漢語作爲我國的母語,漢語充滿了無限的魅⼒,漢語演繹了現代文學,演繹了古代文學,演繹了詩情畫意,演繹了⻛土⼈情,演繹了我們的情感,演繹了我們的思想,演繹了我們的青春,演繹了我們的生活,演繹了我們的才華,它成爲讓中國⼈都爲之驕傲的精神造物。
由于近代中國社會遭到外國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的統治,以儒家思想爲核心的封建文化受到沖擊,世界西⽅各國新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
通過新文化運動的改革,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新青年》雜志,魯迅先生發表第⼀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將新思想宣傳給依舊沉睡人民群衆,一次又一次喚醒了中華兒女的民族意識和思想覺悟。
後來新中國成立,漢語經過層層篩選,進步和演化逐漸變成,中國人生活日常中都可以經常使用的現代漢語。既然漢語如此重要,那麽爲什麽“新加坡之父”華人總理李光耀會建議中國放棄漢語,而選擇英文呢?
這要從新加坡的曆史背景去追溯,其實當時屬于東南亞國家的新加坡正處于被英國殖民統治。在殖民統治時期,新加坡正被實行“分而治之”種族隔離政策,從不同種族在社會中扮演不同角色劃分來說,官吏,駐軍、商賈以英國人爲主,占人口大多數的華人由富商、內地農民、勞工組成,馬來人則是漁夫、船夫、巡邏警察。
爲了取得國際社會的認同,以及提升新加坡在世界各國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新加坡繼續延續殖民統治所實行的政策,大力推廣英文的教育和使用,加強英語在新加坡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信息技術、社會等各方面的運用。
學習英文有利于促進對外交流和對內發展,這真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新加坡推行以英文爲主,中文爲輔雙語教學政策, 還將唯一的中文大學——南洋大學與新加坡大學合並,成爲了現在的新加坡國立大學。
“師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國家各方面的特長去趕超西方國家,因此新加坡選擇資本主義的道路。 新加坡借助英國、美國等諸多大國的強大勢力來站穩腳跟,逐漸往經濟發達國家靠攏,就在1970年將日本、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並稱爲亞洲經濟體四小龍,新加坡也一度成爲世界近代東南亞發展快速的發展中國家。
新加坡實行這樣成功、順應時代發展的政策,相較于同爲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還處于經濟倒退、崩潰邊緣狀態,文化大革命給中國帶來破壞性崩潰性的災難,中國的現狀簡直就是“萬物複蘇,百廢待興“。
新加坡和中國也是友好建交關系,因此生爲華人總統李光耀才有了, 建議中國同樣學習他們國家的那一套方法,來幫助和促進中國內經濟發展。
可是中國在洋務運動時期,起初已經嘗試過改變中國封建主義,曾走過資本主義道路,經過⼀次失敗和改革,資本主義道路依然沒有脫離封建主義本土化,還依賴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扶持,事實證明中國並不適合走資本主義道路,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根本實行不起來。
中國找到了適合的⼀條康陽大路——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從一個營養不良的瘦弱的嬰孩發展成爲生機勃勃、意氣風發的青年,從懵懂無知到成熟穩重,從被動挨打到站起來,再到戰勝對手,到超越對手,從毫無經驗到形成自己獨有特色體系。
漢語是中國傳播思想文化中最爲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我們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獨有魅力的文化標識。 雖然中國發展經曆了許多波折和阻礙,但是漢語是中國有別于世界其他國家民族不同之處。
漢語的漢字中字音、字形由象形文的千變萬化而來,經曆了多少個朝代時代發展,經過了多少代中國人傳承延續,漢語才演變如此。它是人類曆史上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精神糧食。
幸虧啊!中國⼈民沒有采納新加坡總理的建議,中國做了個十分明智的選擇,繼續保留使用漢語,將漢語作爲我國的母語,不能用英文來替代中文。其實對于當時中國來說,我們並沒有真正強大起來的實力,自身國家的文化語言並沒有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認可。
當時中國的國際地位還是處于尴尬的位置,中國華僑同胞在外國不僅沒有受到尊重,還飽受被欺淩壓迫的不公平待遇。享受不到舒適的工作環境,獲取不到高報酬的工資待遇,無法擁有⾼高檔體面的工作。
外國人無視中國人迫切滿足的基本生存需求,甚至于遭受惡語相向。孩子在當 地學校讀書沒有學位,受不到沒有公平對待,經常遭受到言語诋毀和肢體上毆打,受欺負還無法維權保護自己,反而是被許多有色眼睛的看待。
當地的外國人認爲優秀,美好,聰明等品質與中國人毫無沾邊,中國人也無法在西方的領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立足,他們無法自信滿滿和慷慨激昂,去表明自己是⼀一個中國人的立場,他們內心是無比淒涼和悲哀的。
畢竟貧窮落後是遭受挨打的,拳頭硬才是有實力。 盡管當時生活飽受困苦難熬,海外華僑同胞們依然不害怕、不畏難、迎難而上,砥砺前行,他們努⼒力奮鬥創造美好生活,樂觀積極對待眼前生活,對美好生活充滿無限希望和向往。
要明白只有國家本身擁有過硬的本事和強大的實力,才能在世界大國之間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才能在國際形成足夠的影響力,才能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一定的地位,才能贏得世界各國各族人民的尊重和平等對待。
才能爭取自身本應該享受的權利,才能在國際會議和比賽中享受公平待遇,才能避免遭受欺淩,才能使得中國變得強悍壯大,無懼風雨。 因此,中國依然沒有放棄對漢語的執著,依然要成爲我國的國民義務教育必須學習的第一語言。
當然,對中國來說,沒有像新加坡這樣的國家高速發展帶來便利。當時中國人知道漢語不可以摒棄,要繼續保留沿用,漢語對中國如此重要。我們熱愛漢語,就像熱愛我們燦爛的上下五千年文化一樣,爲我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從現在來說,中國經過一代代人不懈努力,拼搏向上,如今很多方面遠遠超越歐洲許多國家,已經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與以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足夠證明中國當時的選擇是沒有錯的。
爲了促進中國與世界的交流,這個時代還創辦了電視節目漢語橋,大力宣傳中國文化,積極鼓勵外國人學習漢語,以文字遊戲、知識競賽、歌舞表演等多方面形式,貫徹有效向全世界宣傳漢語的魅力。
將漢語中包涵的詩情畫意,風花雪月,通過亮麗的呈現在眼前,以一種與衆不同的形式貫穿古今,將漢語緊密聯系在⼀起,這真是史無前例啊!
就連和中國發展貿易往來的其他國家領導人也在學漢語,舉行盛大節日時候他們都會用⼀兩句簡單的漢語,誠摯對中國表達真⼼祝福,民間中外企業之間也是加強漢語互通交流。
這些都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積極進取的決心,帶領世界人民⼀起齊頭並進,共創輝煌美好的幸福生活。中國漢語影響著世界,世界文明也促使著中國文化勇往直前。中國以⼀種新的姿態迎接世界,歡迎世界各國人民,這難道不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嗎?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這個十分不恰當的建議,不僅沒讓我們放棄漢語,還激發了我們對漢語的熱愛,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肯定和保護,英語只能其他用途,但是絕不是用來替代漢語的。中華人民真是好樣的,幸虧沒聽他的!
世界人民都在看好中國,學習中國的語⾔言——漢語,世界許多國家人民向往中國⽣生活, 積極了解中國文化,肯定和認可中國的漢語,喜歡和中國人民做朋友,中西之間文化友好交流,推動了世界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等方面和諧勻速健康發展。 對于新加坡總理您提出的建議,中國才不采納呢?畢竟我們有驕傲的資本,您沒有啊! !
文/古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