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純 報道
過去10年來,本地許多醫療服務機構已與亞洲其他國家的衛生部、醫院和醫學院合作,爲當地的醫療專業人士制定培訓項目,全亞洲迄今已有超過3200名護士領袖和護理專家從中受惠。
衛生部兼環境及水源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昨天在首屆淡馬錫國際基金會10周年亞洲護士領袖論壇上致辭時指出,上述培訓項目的範圍包括臨床專科、病人安全、感染控制等方面的先進技能培訓。
她說,參與的護士經訓練後,也爲其他護士提供培訓,在交流過程中獲益更多。
例如,上海瑞金醫療集團在2013年與新加坡中央醫院合作,在兩年內爲其醫療網絡的六家醫院培訓了560名護理專業人員。
其中有125名護士進一步接受培訓,成爲“主培訓師”(master trainer),繼續爲上海超過1500名護士進行培訓,分享他們在各臨床專科,如深切治療和腫瘤科學習到的技能。
淡馬錫國際基金會
10年投入1.78億元推行項目
由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和新加坡護理協會聯辦的上述論壇邀請亞洲10個國家的超過200名護士領袖前來參與,包括印度、不丹、中國、緬甸等。
另一方面,淡馬錫國際基金會過去10年來已投入約1億7800萬元在亞洲各區進行348個項目,其中,在醫療領域方面,給予13個國家推出的57個項目所需的支持。
許連碹也說:“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經培訓的護士進一步將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累積的經驗加以發揮,推出素質提升計劃。”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朱唯一受訪時透露,醫院派了120多名護士,包括60多位管理者來新加坡中央醫院進行培訓。
被問及這樣的跨機構培訓有什麽好處,朱唯一以患者安全爲例表示,以往可能連護士本身都覺得這只是屬于護士工作範圍內的事,“但接受培訓後就會發現這是一整個系統的工程,包括從病人的跌倒防範、身份識別和溝通等,須和醫生及醫院其他相關部門合作,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病人安全。”
朱唯一也說,當地目前的護理培訓比較針對通科護士的培訓,希望未來能和本地繼續合作,訓練骨科、乳腺科等領域的專科護士。
新保集團—陳愛禮護士進修學院護理導師高天明,自2015年起開始爲其他國家的護士提供培訓。
她舉例說,在病人安全方面,海外護士在當地接受了本地護理人員的培訓後,也來到本地做臨床觀察,回去之後就可以著手推行加強病人安全的項目。例如:如果病人在跌倒方面屬于高風險群,就在他們的手腕帶上做個標記。
她說,進行培訓最終的目的只是爲了讓病人得到更好的護理,所以本地護理人員從中可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和他們分享新加坡的護理作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