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上海,不去看看石庫門是遺憾的。相比改造過的田子坊、新新裏,如今還住有居民的石庫門老房子,無疑更能再現上海底層市民生活真實狀態,更易真切體驗到曆史與現代的交融。
本想漫步街巷,細細品味上海老房子的神韻,心想也是一種文化享受。抽時間就前往石庫門裏弄走去.到了石庫門一看,就感覺不是那麽回事了,如同我在北京看到的四合院裏一樣,很殘舊,很淒涼頓時讓人心情沉重.耳邊還回響起北京老女人的一句:拍什麽拍,都窮死了,有什麽好拍的!在上海石庫門一條老裏弄裏也遭遇了這麽一回吼叫,一賣水果的胖女人,對著我大聲怒吼:不要拍了,你怎麽不去拍世博?拍那些漂亮的房子,來這裏拍?這裏這麽肮髒,破爛!我心想;也許她把對自己環境的不滿和怨氣都撒在我這無辜人的頭上了,我也只好忍氣著離開。
石庫門是一種融彙了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民居特點的新型建築,是具中國特色的居民住宅。
上海的舊弄堂一般是石庫門建築,它起源于太平天國起義時期,當時的戰亂迫使江浙一帶的富商、地主、官紳紛紛舉家湧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産商乘機大量修建住宅。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圍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講究雕刻,而是追求簡約,多進改爲單進,中西合璧的石庫門住宅應運而生。這種建築大量的吸收了江南地區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這種建築因此得名“石庫門”。
石庫門建築的門楣部分是最爲精彩的部分。這裏裝飾最爲豐富。在早期石庫門中,門楣常模仿江南傳統建築中的儀門做成中國傳統磚雕青瓦壓頂門頭式樣。後期受到西方建築風格的影響,常用三角形、半圓形、弧形成長方形的花飾,類似西方建築門、窗上部的山花楣飾。石庫門建築由其“門”而得名。石庫門也逐步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和一種標志。
老式石庫門住宅,一進門是一個橫長的天井,兩側是左右廂房,正對面是長窗落地的客堂間。客堂寬約4米,深約6米,爲會客、宴請之處。客堂兩側爲次間,後面有通往二層樓的木扶梯,再往後是後天井,其進深僅及前天井的一半,有水井一口。後天井後面爲單層斜坡的附屋,一般作廚房、雜屋和儲藏室。整座住宅前後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圍牆、廂房山牆組成,正中即爲“石庫門”以石料作門框,配以黑漆厚木門扇;後圍牆與前圍牆大致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閉的外立面。
在20世紀10年代以後老式石庫門逐漸被新式石庫門取代。新式石庫門大多采用單開間或雙開間,雙開間石庫門只保留一側的前後廂房,單開間則完全取消了廂房。新式石庫門在內部結構上的最大變動是後面的附屋改坡頂爲平頂,上面搭建一間小臥室,即亭子間。亭子間屋頂采用鋼筋混凝土平板,周圍砌以欄杆牆,作曬台用。爲了減少占地面積、節省建築用材,新式石庫門還縮小了居室的進深,降低了樓層和圍牆的高度。
總之,新式石庫門在建築風格上是更加西方化了。到了20世紀30年代中期 隨著新式裏弄和花園裏弄的興起,石庫門就風光不再了,開始逐步淪爲城市下層居民的棲身之所。但誰都沒想到,石庫門如今卻是鹹魚翻身,出盡了風頭。把石庫門“整舊如舊”的新天地已成爲上海最時尚的淵薮,可那裏的石庫門是五髒六腑早給掏空了,只剩下了一個虛假的外殼,供人們去憑吊、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