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做一個這樣的設想:
假如有一天,你忽然發現一個好項目,
只需投200萬,未來5年內有80%希望賺到一個億。
你有以下四種做法:
1、最傳統的做法是這樣的:用固定資産做抵押,從銀行以年8%的利率借款200萬,五年之後如果成功的賺到1個億了,還掉銀行的本金和利息之後,剩下的錢都是你的。
如果項目沒有成功,你就只能宣布破産,所有資産被銀行收走。
這叫貸款。
2、當下最流行的做法是這樣的:把項目做成路演方案,找到投資人,以200萬出讓20%的股份,因爲你需要費用去做這個項目,事成之後投資人能得到1個億的20%的分紅,即2000萬。
如果項目沒有成功,投資人的錢打水漂,你至少領了5年的工資。
這個叫創業。
3、如果膽子大一點,你可以面向全球開始募集資金,每個投資人根據出錢的金額數量占公司一定的股份,就可以分享公司未來的相應收益,出錢人之間可以交易自己所持有的股份。
按照P/E估值,你能募集20億,市值變成100億,機會一到就去套現。
這叫發行股票。
4、如果膽子再大一點,你可以把這個項目切割成2億份,然後公開零售這些碎片的“希望”,每份價值2塊錢,然後設置一個頭等獎(1000萬)和若幹個二等、三等獎。
這樣未來的錢一下子就收回來了,收益較之其他方式更大,零風險。
這叫發行彩票。
你會發現這四種做法的風險越來越小,但是利潤卻越來越大。
關鍵問題在于,四種做法的門檻越來越高。
第一種:有固定資産,關系夠硬,銀行才給貸款;
第二種:項目夠好、人優秀,信用高,才有人投資;
第三種:一般人沒戲,上市要審核,政策非常嚴格;
第四種:那就更不是普通人敢想的了,做做夢還行。
這個世界上好項目多的是,
關鍵是看誰來做?用什麽方式做?
同樣的項目,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去運作,
完全是不同結果。
這就是掙錢、賺錢、發財、暴富的區別。
當然,這也是當今財富運轉的4種基本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