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月10日)晚上,新加坡衛生部公布病毒傳播途徑,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冠狀病毒空氣傳播,已知的病毒傳播途徑仍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和身體接觸。
病毒傳播途徑判斷直接影響防疫措施的頒布。李顯龍夫人何晶發臉書,親自科普了“空氣傳播”與“飛沫傳播”的區別。
她這樣解釋道:
病原體的空氣傳播和飛沫傳播是有區別的。
我們打噴嚏和咳嗽的時候,新冠病毒隨著鼻涕、咳痰等飛沫帶出體外。飛沫從口鼻飛濺,落到地上或其他表面,或濺到其他人的臉部、衣物或雙手,但這並不形成空氣傳播。
空氣傳播指的是空氣中的氣流帶著病毒或細菌飛揚,或是病毒或細菌附在微塵顆粒在空氣中漂浮很長時間。
新冠病毒體型相對大,類似于非典(SARS)冠狀病毒。
對于新冠病毒是否能空氣傳播,我們即沒有證據證實,也沒有證據證僞。但是,我們務必不可把飛沫傳播與空氣傳播混爲一談。空氣傳播的一個要素是病原體在空氣中漂浮相當長一段時間,哪怕過了幾個小時,也可能仍存在空氣中,在人們呼吸時進入人體。
僅僅因爲飛沫在落地之前在空中飄蕩了幾秒鍾,並不因此成爲空中傳播。
讓我們謹慎應對,未來有可能變爲悲觀,也有可能讓人謹慎樂觀。
我們的一些確診病人正處于危重期,因此我們必須做好心理准備,一些在加護病房的病人或許會突然病情惡化,或許會出現死亡病例。菲律賓和香港也面對同樣的情況。
至少有一份醫學報告指出一個特別需要關注的現象,那就是“細胞因子風暴”——人體免疫系統進入超負荷運轉狀態,反而開始攻擊自己的器官。還有一份醫學報告來自武漢一家醫院的加護病房主任,這份報告指出,淋巴細胞是否突然減少,是危重病人能否捱過去的關鍵因素。
這些是各個醫學團體分享經驗和醫學意見的各種努力。
盡管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開發疫苗和各種救治方案,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更明確地知道如何對付新冠肺炎。
在現階段,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各種不便和爭論,我們應提高警惕,保護自己,保證自己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好好吃飯,多喝水,鍛煉身體。
“飛沫傳播”到底該怎麽預防?
新加坡衛生部部長強調洗手比戴口罩重要!
新加坡衛生部部長顔金勇強調,預防飛沫傳播最有效的途徑是勤洗手。健康的人戴口罩往往會給一種錯誤的安全感。
新加坡衛生部長:應對新冠病毒勤洗手比口罩重要_騰訊視頻
在國會上,他也分析了當前情況:
現在讓我來分享一下我們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
這病毒來自冠狀病毒的一個系列,包括其他病毒,如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和非典(Sars),它的變異很溫和,和導致普通感冒相似。
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更強,但卻似乎沒有Sars那麽致命。
現有證據表明,該病毒的人傳人機率高于Sars。
目前,證據還顯示,傳播主要是通過口沫。這意味著,病毒是感染者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的口沫在近距離內傳播的。
如果接觸到這些口沫的手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到一個人的眼鼻口,這個人可能就會被感染。
澄清一下,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病毒是通過空氣傳播的。而其他病毒,如水痘,可以通過氣流輕易的傳播,是不需要口沫接觸眼睛或鼻子。新型冠狀病毒不屬于這一類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也可以通過接觸來進行傳播。例如,當一個人打噴嚏或咳嗽時,口沫會落在桌椅表面,病毒可能會存活幾天。
當其他人接觸到表面時,病毒會轉移到他的手上,如果他不洗手就揉眼睛或鼻子,他可能會被感染。
所以我們應該洗手。這也是爲什麽我們只隔離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對于較短暫時間的接觸者,如確診患者可能曾在商場或酒店走過,那傳播病毒的風險就比較低。
一般對于冠狀病毒來說,當一個人表現出症狀時,是最具傳染力的,新冠狀病毒很有可能同理亦然。
有證據表明,患者在潛伏期無症狀下的傳染力有限。此類傳播形式並不常見,迄今僅涉及少數病例。
證據仍然表明:患者表現出症狀時比無症狀時的傳播率來得高。
因此,新加坡國內外的醫療專業人士都建議,保護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我們應該經常用肥皂和水洗手,避免用手摸臉。
這些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對預防各種感染疾病卻很有效。
那些來自無症狀的患者潛在感染的原因不太可能是直接由咳嗽或打噴嚏引起的,但更可能是通過接觸受汙染的表面而引起的,口罩對此並無保護作用。
健康的人戴口罩往往會給我們一種錯誤的安全感。當我們不斷調整口罩時,我們更有可能接觸到自己的臉,這恰好是疾病傳播的一種方式。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保護他人,包括我們接觸的親人、朋友、同事和國人。如果我們生病了,我們應該盡量在家休息和等待康複。若是實在需要去看醫生,就應該戴外科口罩來避免傳染他人。
這就是恰好我們真正需要戴口罩的時候,當我們感到身體不適,而且還要外出時。
新中分歧在哪裏?
對于近日新中兩國防疫措施的不同,通過新加坡官宣的解釋大概可以窺見一二了。
———————————————————————————
新加坡眼,帶你看新加坡。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kanxinjia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