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中的量化投資
發端于華爾街的量化投資,日益成爲金融市場中的主流投資方法之一。
2018年5月,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從金融思維模型的角度來探討“量化投資”的內涵。
其中,我詳細討論了量化投資發生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研究流程、策略分類、國內外發展簡史、以及我個人對于量化投資的幾點體會。
通聯數據,在其産品優礦知識庫中,給量化投資做了如下的定義:
“量化投資是借助量化金融分析方法來進行資産管理的一種投資方法,量化金融分析方法是指結合金融數據,個人經驗,數學模型,計算機技術的一種複雜金融建模,分析方法。”
這之中,對于包括基本面與市場交易在內的金融數據的深度依賴,以及對于包括算力、存儲與網絡在內的計算機技術的廣泛運用,構成了量化投資的關鍵特征。
也可以說,量化投資是計算機技術對于投資領域的再造,是資産管理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演進。
我心中的量化投資
我過往的職業生涯之中,最長的一段是在歐特克中國研發中心的AutoCAD團隊度過的。
曾經有一年,在給領導彙報工作的時候,我對于AutoCAD這個名詞做了如下的拆解:
AutoCAD:先有D,再有CA,最後是Auto。
作爲服務設計的軟件,其存在的基礎首先是設計領域自身的需求,即字母D所代表的Design。
其次,是CA(Computer Aided),即計算機對于設計領域需求的輔助。
最後,是Auto。當軟件對于設計需求的理解達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可以自動化、甚至智能化。
這十年的軟件從業生涯,我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計算機輔助(CA)這一側,而對于設計領域的需求(D)本身,雖然也有所了解,但說是知之甚少也並不爲過。
我現在所做的事情,如果以AutoCAD的理念作類比,只需要更改一個字母,將最後的字母D改爲I,即投資(Investment)即可。
而這一次,跨界進入投資領域,我打算倒過來做。
先從I,投資領域知識入手,通過系統的學習與實踐,讓自己成爲所服務的領域專家。而在投資界,這個身份就是資産的管理者,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基金經理。
完成了這一步之後,我將開始系統性的思考如何CA,即如何通過計算機來提升效率。
最後,在此基礎上,嘗試整個投資流程的自動化與智能化。
歸結起來,就是:
AutoCAI:先做I,再做CA,最後做Auto。
所以,在我心中:量化只是方法,投資才是核心。
如若缺乏投資領域的真知灼見,再多的計算機能力,也有可能並無真正的用武之地,甚至會走向歧途。
這也是我始終堅持買方視角,持續提升投資研究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新年計劃
有了前面的討論作爲鋪墊,接下來就可以聊聊新的一年裏,我打算做什麽,如何做啦。
回首去年,在《2019,我的投研體系的探索之路》一文中,我談到:
如果從第一性原理的角度看待投資,大概會有兩個入手點:一個是價值,以企業經營爲視角,以財務分析爲根本方法。另一個是價格,以市場行爲爲視角,以博弈論爲根本方法。
有了這份認知,我將在2020年系統性的探索,如何圍繞著價值和價格,展開計算機輔助。
從而,構築起CAI的雛形。
回想資産管理行業,傳統的主動型管理,仍然占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
一家大型的主動型資産管理機構,其資産管理規模通常在百億以上,配置著若幹名基金經理以及40名左右甚至更多的買方研究員。
我曾經和朋友探討過,之所以需要這麽多人,其根本原因可以從生物進化的視角加以解讀:
一家資産管理公司,可以看作是一個投資界的生物,同樣也面臨著投資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考驗。而較多的基金經理、特別是買方分析員,其本質是爲這家公司的策略基因提供必要的信息多樣性。
因而,大家都不敢懈怠。你家有40名,我家人比較牛,35名就夠了,但也不敢少太多。
一旦人手太少,導致與同行相比,信息多樣性相對匮乏,就有可能導致缺乏必要的良性基因變異,最終爲投資界所淘汰。
畢竟,真正有意義的在于相對于同行的比較優勢,而不只是優勢本身的絕對數量。
在人力資源成本越來越高的大背景下,這種投研人才的軍備競賽,就導致了計算機輔助,通過有效提升買方投研的效率,而有了存活下來的生存基礎。
尋找、測試、改進,這樣的買方投研效率提升點,就成爲我今年量化投資方向的工作重點之一。
這一次,我將不再孤單,而是會和券商量化團隊一同進行探索。
未來會有怎樣的收獲,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