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通告,骨痛熱病例在近三個月極速攀升”
新加坡不常見的第三型骨痛熱症病毒感染病例,在過去三個月增加。
骨痛熱症病毒分爲四種血清型,第一和第二型病毒向來是新加坡本地骨痛熱症主導病毒類型。自2016年起,第二型病毒病例所占比例居多。
國家環境局發言人指出,今年1月的第三型病毒病例約占47%,高于第二型病毒的39%。
“然而,骨痛熱症主導病毒類型是否已經轉變,目前仍言之過早。對此正在密切關注這個情形。”
環境局發言人補充,本地過去30年不曾大規模流行第三型病毒,國人對這一病毒的免疫力較低。
從去年12月29日至今年2月8日,本地共出現2130起骨痛熱症病例。
根據國家環境局數據,骨痛熱症病例在今年1月12日至18日達到今年單周病例尖峰404起後,隔周(1月19日至25日)下降至309起,之後兩周持續增加。1月26日至2月1日爲371起,2月2日至8日爲400起。
從2月9日至10日下午3時,本地增加了63起骨痛熱症病例。
你住在伊蚊黑區嗎?
無論是不是,都要謹記被伊蚊叮咬後的症狀並重視起來。
因爲在2019年,新加坡骨痛熱症病例是以往同期的五倍以上。
每次談到臨床經驗,不乏有人在中國和新加坡做出對比。但對于骨痛熱症這個現象來說,新加坡的臨床經驗還是豐富的!
如果你有以下幾種症狀,請注意:
(被伊蚊叮後10天內)
發高燒,大部分患者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如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眼球後部疼痛,作嘔和嘔吐。
後期症狀包括劇烈腹痛、持續嘔吐、牙龈出血、吐血、呼吸急促和全身疲乏。
有人會出現皮疹現象
與新冠狀病毒相同的是,感染人群也有分輕症和重症,對于輕症在就醫之後,也可以選在在家服藥並修養。
因爲症狀的輕重也和病毒血清型有關。骨痛熱症可分成四種血清型(serotype 1-4)。一般上血清型2會造成較嚴重的病症。感染了骨痛熱症,就會對某個血清型病毒有終身免疫能力,因此不太可能再次患上同個血清型的骨痛熱症。不過,患者日後還是有可能患上其他血清型的骨痛熱症。
現在,新加坡已經出現第三型了,大部分的人對此還沒有免疫,還是小心爲妙,不能掉以輕心。
何爲骨痛熱症?
找到我們的好朋友谷歌,經過搜索看到維基百科是這樣說的。
登革熱這個名字大家一點也不陌生吧,它也稱爲骨痛熱症、斷骨熱、天狗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由蚊媒熱帶病。患者大約會在感染後3到14天後發作,症狀包括發熱、頭痛、肌肉和關節痛,還有典型性的麻疹樣皮疹。一般會于2至7天痊愈。少部分患者病情可進一步惡化,出現危及生命的登革出血熱,患者有出血、血小板減少和血漿蛋白滲出,或者進展爲登革休克綜合征,此時會出現致命性的低血壓休克。
世界衛生組織揭露的重要事實如下:
登革熱是一種蚊媒病毒感染。
感染導致流感樣症狀,有時還會發展爲可能致命的並發症,稱爲重症登革熱。
近幾十年全球登革熱發病率大幅度增長。現在,約有一半世界人口面臨登革熱的危險。
登革熱發生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地帶,多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區。
對登革熱/重症登革熱沒有特異治療辦法,但及早發現和適宜的醫護可將死亡率降到1%以下。
當文章讀到這裏,我們可能已經忘了剛剛提到的數據,深深的記住了死!亡!率!什麽?被蚊子親了一口,也會死亡嗎?是的,2019年新加坡有20人死于骨痛熱症。
那怎麽預防呢?
目前,控制或預防登革熱病毒傳播的唯一方法是與其蚊媒作鬥爭,包括:
通過環境治理防止蚊子獲得産卵地;
妥善處理固體廢物,防止人爲制造蚊蟲棲息地;
爲家庭儲水容器蓋上蓋子,並每周清空和清潔;
對室外儲水容器施用適當殺蟲劑;
個人使用家庭保護措施,例如紗窗、長袖衣服、殺蟲劑,含有殺蟲劑的材料、蚊香和防蚊噴霧。白天在家裏和工作場所都要采取這些措施,因爲蚊子也會在白天叮咬;
改善和動員社區參與,實現持續病媒控制;
在疾病流行期間,實施緊急病媒控制措施,包括廣泛使用殺蟲劑;
積極監測病媒情況,以確定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對登革熱患者進行認真的臨床檢查和管理可以顯著降低重症登革熱的死亡率。
接下來,我們在防疫新冠性病毒,戴口罩,勤洗手的同時,穿長袖長褲也是防止被伊蚊叮咬的重要措施之一。
你認爲骨痛熱症和新冠病毒哪一個更危險?
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