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出身的湘靈音樂社創立于1941年,在走過漫長而跌宕起伏的風雨歲月後,沖破傳統藝術被邊緣化的困境,近年以異軍突起的態勢,成爲一支備受矚目的南音隊伍,努力朝國際舞台邁進。
上個月底,湘靈音樂社完成另一項曆史性演出,把南音這種源自福建泉州的傳統藝術帶到“大蘋果”紐約的舞台上,在亞洲學會呈獻兩場《心靈之旅》演出。
這是湘靈自2015年到法國巴黎和另外兩個城市參加“新加坡文化節”,去年到東京與橫濱演出後,又一次在世界級大都會留下足迹。
負責提名湘靈角逐這次獎項的新加坡國際基金會(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簡稱SIF),自2009年資助湘靈到印度尼西亞參加一項亞細安演出後對這個組織刮目相看,曾資助湘靈到英國北威爾斯蘭谷冷鎮(Llangollen)參加國際音樂比賽(Eisteddfod),去年還資助湘靈的日本行。
湘靈今天的成功來之不易,背後有許多不爲人知的心酸,但憑著那份敢于嘗試和創新、對藝術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斷爲南音這個活化石注入新元素和新生命。
湘靈音樂社社長丁宏海說,他已故父親丁馬成擔任社長期間,已經意識到南音必須改革,才能傳承下去。他還創作了300多首南音曲子。
丁馬成曾以梨園戲吸引新學員,搞過大型梨園戲《釋迦牟尼佛》《弘一大師》和《目蓮救母》等。他也曾嘗試與華樂合作,搞過合唱團等。
努力栽培一批
土生土長南音新進
丁馬成去世後,南音界曾出現分裂。2006年,湘靈因財務、人事問題一度跌入谷底,但在那之後發奮圖強,努力栽培一批土生土長的年輕南音新進。
湘靈在2009年遇見中國南音大師蔡維镖,在浸濡計劃下訓練出一批才華橫溢,有紮實南音功底的年輕團員。
另一方面,湘靈也進行跨界合作,例如邀請音樂人黃康淇、陳烱順、王照安等幫忙編曲,不斷創新,推出的新作品讓觀衆驚豔不已、驚喜連連。
湘靈今天的藝術成就,要歸功于這些年來不斷默默耕耘的副社長王碧玉和創意總監林少淩。
從2008年的《啓程》、2012年的《蟬·息》、2014年的《望遠行》,2015年由啓程演變而來的《心靈之旅》,同一年的《九歌·意象》,2016年的《禦前清客》等,湘靈不斷爲本土化南音創造新平台。
上個月底,湘靈音樂社完成另一項曆史性演出,把南音這種源自福建泉州的傳統藝術帶到“大蘋果”紐約的舞台上,在亞洲學會呈獻兩場《心靈之旅》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