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區也稱沂蒙老區,前身是我黨早期三大根據地之一的沂蒙山根據地,位于蒙山、沂河之間。解放後設臨沂地區,1994年撤地區建臨沂市。“崮”是沂蒙山區一種獨有的地貌景觀,意爲四周陡峭頂端較平的山,以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境內分布最集中、樣貌最爲典型,因而命名爲“岱崮地貌”。岱崮地貌是繼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後的中國第五大造型地貌,主要分布在魯中南低山丘陵區域,包括沂水、蒙陰、沂南、沂源、平邑、費縣和棗莊山亭區等七個區縣。
在路邊拍攝的板崮全貌。
岱崮鎮位于梓河東岸谷地,周圍被大崮、小崮、天橋崮、尖崮、臥龍崮、荷葉崮等環繞。沂蒙山人起名簡單直接,你從名稱就可以想見這些崮的大小和形狀。雖然外形變化多端,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山巅有一層巨大的岩石殼子,頂上平平整整,邊緣狀如斧削,下面則是平緩的山坡地貌,遠遠望去所有山都像被扣上了一個石帽子。這樣的山,當地方言就叫崮,這字雖說生僻,但我懷疑它是個古字,因爲崮同崖、嶺、峯、巒、嶂等字都屬于一個系統,從字的長相就可以看出山的形態。
遠望板崮和小崮。
年代崮事·地質學家給出的岱崮地貌成因
那麽這些崮都是如何形成的呢,爲什麽僅集中分布在沂蒙山區域呢?
話說在距今五億至六億年前的寒武紀,沂蒙山區沉浸在汪洋大海中,由于生物作用,年深日久在海底形成了一層堅硬的石灰岩層。到了奧陶紀晚期,約4.58億年至4.43億年前,這片海底擡升爲陸地,地面受到河流和降雨的沖刷變爲溝壑,上層堅硬的石灰岩形成崮體,下層松軟的頁岩形成山體。
河蚌繪·岱崮地貌成因圖。
像其他地貌景觀一樣,崮的形態也是不斷演化的,可以分爲雛形期、成熟期、退化期、解體期四個階段。在發育雛形期,構成崮體的寒武紀石灰岩尚未完全露出,崮體頂上仍然分布著不同岩石形成的小山,少則一個,多則數個,高低不一。這種類型以蓮花崮和大崮爲代表,蓮花崮的崮體上部有九個尖頂,狀如蓮花,大崮頂端分布著南、北、中三個尖頂,這是崮形成的初期。成熟期崮體以南北岱崮最具代表性,這是遠近聞名的標准崮。其基本特征是崮體標志層完全暴露出來,崮頂部多爲較平坦,分布著稀疏的植物。崮體演化到最鼎盛的階段,平面形態簡單,常常呈現近似方形、圓形、圓角三角形或多邊形。
處于退化期的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