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開始真正地思考我們周圍的世界開始,關于世界是由什麽構成的,便是一個古老的議題。費曼在他的著名的費曼物理學講義中就曾經提出,假如世界上的科學突然沒有了,他會告訴能夠引發科學的火種的一句話就是:世界是由原子構成的!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關于世界的組成的科學探討,以及科學家如何一步步證明了原子的存在和再分的。
最早的原子學說
古希臘有各種各樣的學派,都提出了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其中最早的比較出名的是米利都學派的泰勒斯,泰勒斯告訴我們,萬物都是由水做的,我們的世界就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我們不討論這個理論的正確性(現在我們看來很顯然是錯的,但是你要知道他們生活的時代),泰勒斯的思考和學說對後來哲學家們的思考是一種啓發,包括原子學說的提出。
後來,古希臘的哲學家留基伯首先提出了關于原子的學說,隨後經他的學生德谟克利特的進一步發展,形成了歐洲最早的樸素唯物主義的原子論。約公元前400年,希臘哲學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的概念,這是最早的原子的思想。
德谟克利特認爲宇宙萬物是由世界上最微小的、堅硬的、不可入、不可分的物質粒子和虛空組成的,他將這種微小的顆粒叫做“原子”。原子在性質上相同,但形狀大小上是多種多樣的,而且處于永遠的運動之中,其中,最熱的原子組成了火,稍微冷一點的組成了其他物質。
近代原子學說
1803年,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約翰·道尔顿提出近代意义上的原子说。
從從事的專業來說,道爾頓更多的是一個化學家,作爲化學家,他在很多實驗中發現,將物質看成是一個個原子構成的,可以解釋很多奇怪的現象(有些現象在當時不知道是不是化學現象)。比如,道爾頓根據原子學說,解釋了食鹽溶解在水中體積 不變的原因,從而論證出溶解是一個純粹的物理過程。有些在我們看起來很自然的結論,在當時實際上並不容易理解,特別是在物理底層的解釋上,而道爾頓給我們提供了正確思路和方向。
道爾頓在《化學哲學新體系》這一著作中發表了他的學說。道爾頓認爲,組成相同元素的原子完全相同而且這些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質量,不同元素之間的差異是因爲構成它們的原子的不同造成的。
道爾頓的原子說,在今天看來是很簡單的,以致“一眼看去,並不顯眼”。而道爾頓也從來沒有認爲原子學說是他的首創。但是,如果把古代原子論和道爾頓的近代原子論加上比較,就會發現它們之間有很大的區別,古代原子學說,認爲原子都是相同的,只不過形狀不同罷了。比如古代原子論認爲水和固體的不同,是因爲組成水的原子是圓形的,彼此之間能夠滾來滾去,而組成固體的原子是方形的,彼此之間很牢固。而道爾頓卻認爲這些原子在本質上也是不同的,他將原子和元素的概念聯系起來,不同元素對應不同的原子。道爾頓的原子說,是科學的有理論依據的定量的科學推測,這與古代的原子論純粹的臆測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突破,原子可以再分
最早發現電子現象的是德國科學家普呂克,他把一個玻璃試管中的空氣抽得非常稀薄後,再在試管兩頭裝上電極板;當極板上加入幾千伏的電壓是,陰極對面的試管壁上閃爍著綠色的輝光。這個光線的産生是非常奇怪的,因爲電極板並沒有減少,然而有輝光發出說明有東西被釋放出來,後來稱這個從陰極發射出來的射線爲陰極射線。
1897年,J.J.湯姆遜在研究陰極射線的時候,發現了電子的存在。湯姆遜認爲電子來源于原子,是原子的組成部分,這打破了從古希臘人那裏流傳下來的“原子不可分割”的理念,明確地向人們展示:原子是可以繼續分割的,它有著自己的內部結構。
後來,大量的物理學成果反複證明,湯姆遜關于比原子小的“粒子”的假說是完全正確的。幾年後,根據著名物理學家斯托尼的提議,科學家們將湯姆遜發現的“粒子”稱爲電子。電子的發現,打開了研究物質世界的一個新的大門。
物質真的有最小組成單位嗎
電子的發現,讓人們意識到原子也是可以再分的,這打開了物理學研究的一個新的領域。後來的科學家發現原子的核式結構,以及發現質子中子等,歸根到底是湯姆遜最先突破原子概念開始的。隨著科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微觀粒子,包括標准模型中62種基本粒子,而實際觀察到的粒子只會更多(因爲有一些基本粒子的結合産物)。
原子假說雖然到現在已經是過去時了,但是它內在的邏輯依然影響著目前的科學研究,也就是:物質究竟是不是由一種基本單位構成的,它是什麽?我們的世界能否統一在一個基本組成單位這個點上呢?這個問題,是人類下一步解決的難題,或許也將成爲人類科學發展永遠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