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讀工教院進修培訓課程的國人中,有10%原先已擁有大學文憑或專業文憑,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看重的是工教院實用性強的培訓計劃。
終身學習的意識將爲我國高等教育制度注入新流動性。國人在提升知識與技能時,以課程和專業決定報讀大學、理工學院或工藝教育學院,而不是按文憑決定就讀學府。
副總理兼社會及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昨天出席工藝教育局成立25周年的慶祝活動時指出,科技將繼續在各領域帶來更爲頻密的顛覆性變化,國人必須在職業生涯中不斷自我提升,才能找到工作,持續改善生活質量。
這意味著我國教育制度不能只專注提供國人21歲前的教育,鼓勵國人終身學習的“技能創前程”計劃(SkillsFuture)將成爲我國教育制度,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成分。
尚達曼在致辭中談到這個新思維時指出:“工教院是技能創前程計劃的重要支點……最根本的是,無論你畢業自哪個專業,你會隨著所屬領域和事業發展變化而不斷學習。你可能有時會到理工學院,有時去大學,有時去工教院。這取決于你想要獲取哪些技能,而非你之前的學曆如何。這意味著我們的制度將擁有一種新的流動性(fluidity)。”
尚達曼指出,報讀工教院進修培訓課程的國人中,有10%原先已擁有大學文憑或專業文憑,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看重的是工教院實用性強的培訓計劃。
此外,工教院也投入科研工作中,在先進制造與工程業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直接參與創新過程。例如,工教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合作,研發了一種讓醫生更快速去除腎結石的手術儀器。尚達曼說,各大高等學府同時進行多個領域的科研工作,這模糊了它們之間的不同,也有助于促進高等學府的流動性。
工藝教育局成立于1992年,取代了當時的工業與職業訓練局(Vocational and Industrial Training Board),從最初爲小學離校者提供職業培訓,轉型成爲爲中學離校者提供培訓的高等學府。2005年,工教局整頓屬下10個衛星學院,成立分布在蔡厝港、宏茂橋和四美的三大學院。
尚達曼指出,政府陸續制定産業轉型藍圖,推動23個領域的轉型,這是新加坡經濟轉型“極爲重要”的階段,而工教院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關鍵和戰略性”角色,但工教院要取得成功,關鍵要素在于雇主與企業的支持。
“我們需要更多像北歐國家那樣的文化,雇主非常認真看待培訓,這不只是爲了應付生意上的需求,而是對于投資提升員工感到自豪,以及與同行合作,一起爲所屬領域培養未來人才而培養集體自豪感。”
工教局局長兼總裁盧巧玉致辭時指出,工教院與國內外夥伴共簽署130多份諒解備忘錄,並同各領域達成1700個實習計劃,爲學生提供近1萬個實習崗位,與企業接軌也令教職人員獲益匪淺。工教院昨天在儀式上頒發獎狀給25個國內外合作夥伴,包括樟宜綜合醫院、三星、全國職工總會和德國教育、青年及體育部等,感謝他們的支持。工教局計劃持續擴大實習計劃,目標是在2020年前,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實習。
出席工教局25周年慶祝活動的還包括教育部長(高等教育)王乙康、前教育部長李玉全和前內閣部長丹那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