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近日警告稱,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裏境內沙漠蝗蟲數量已達到約3600億只,其規模和破壞力使非洲之角的糧食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沙漠蝗蟲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這種蝗蟲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裏,存活時間爲3個月左右。一只雌性蝗蟲可以産大約300顆卵,1平方公裏規模的蝗群一天的進食量相當于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糧農組織相關報告還指出,2020年春季亞洲國家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越冬蝗卵孵化,可形成群居型蝗群導致嚴重爲害,擴散爲害區域可到達緬甸西南部。
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我國內陸地區近30年來沒有沙漠蝗分布及爲害報道,一旦侵入,將面臨發生規律未知、監測技術缺乏、防控困難等諸多不確定性。針對此次沙漠蝗災情,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專家建議:一是加強統一領導,協調不同省區,統防統治。二是實時動態監測,在可能遷入的區域布置監測隊伍、設備,實現實時監測。三是做好物質儲備,儲備藥劑和施藥設備。四是建立國際合作機制,分享災情情報,協同防控。五是加強科學研究,研究進入我國的可能遷飛路線、落點區域、發生規律和防控方法。
我國蝗蟲災害主要發生在農區和草原省區,最高年份發生近3億畝,平均1.5億畝,年均損失18億元人民幣,曾對我國糧食生産和草原區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經過多年的蝗災防治實踐,我國已經形成成熟的蝗災防控應對機制,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監測預警體系和防控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相關團隊闡明了我國主要蝗蟲災變規律與遷飛機制,與國家管理部門共同建立了國家四級蝗蟲監測預警系統,建立蝗災綠色可持續防控技術體系,與國家農藥管理機構聯合制定了防蝗真菌農藥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研制了綠僵菌、白僵菌等系列真菌生物防蝗新藥。該研究成爲全國重大生物災害防控的主推成果之一。
來源:中國農村網(www.crnews.net)丨作者:張澤華 塗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