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斌】新加坡新冠疫情怎麽樣了?一向在危機管理方面受到國際肯定的新加坡,在新冠病毒疫情蔓延背景下,卻遭到不小的質疑。爲此,新加坡政府加強了對疫情的防控力度,宣布從18日起收緊與新冠肺炎有關的隔離條例,以具法律約束力的“居家通告”取代現有的缺席假,接獲通告者居家隔離期間不得外出,否則可能面對重罰。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17日報道,新加坡衛生部表示,該國當天新增2起新冠病毒確診病例,都是新加坡本地人,其中包括一名年僅1歲的男嬰,總病例達到77例。與此同時,有5人出院,康複病例達到24人。在加護病房的病危病患則從5人減少至4人。此外,新加坡本地的聚集性感染數目17日沒有增加,仍維持在5個。
據悉,新加坡是中國以外感染病例第二多的國家,僅次于日本。近日有文章稱,新加坡570萬人口中有50多個病例,即發病率是近十萬分之一。急速發展的疫情令民衆開始指責政府重視不夠。
本月7日有宗教團體辦萬民慶元宵晚會,大量新加坡網民請願反對,但活動仍如期舉行。這令很多網民感到憤怒,並以武漢疫情初期的“萬家宴”爲例,認爲新加坡在重蹈武漢覆轍。當時甚至有輿論說,新加坡或將成爲第二個武漢。
對于這種言論,新加坡亞太臨床微生物與感染病協會會長淡馬亞強調,不能拿新加坡跟武漢比。他認爲,新加坡可參考浙江省或廣東省的死亡率,它們是第二波出現病例的地區,且發達水平較接近新加坡。新加坡伊麗莎白醫院傳染病顧問梁浩楠表示,新加坡約一半病例是從境外輸入,考慮到新加坡旅客流量高且深受中國遊客的喜愛,這樣的發展速度並不意外。更重要的是,新加坡通過體溫檢測及追蹤與病患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士,小心謹慎地找出潛在病例,並提供每日100新幣(1新加坡元約爲5元人民幣)的隔離補貼及免費治療,讓病患主動現身。梁浩楠表示,“初期會有更多確診病例,但潛在回報是,每日病例將維持在低水平。”
至于萬民慶元宵引發的指責,淡馬亞表示,政府建議取消或延後大型活動,而不是直接禁止,是將責任放在活動舉辦者身上,信任國人會做出明智決定。梁浩楠也指出,新加坡每天有成千上萬的集會,但至今只有幾個感染群,且在擁擠場所被感染的概率少過0.01%,“政府下禁令容易,但維持士氣很難,因此要把握好平衡”。
有參加這場活動的朋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當晚參加活動的人數,可能也就是一兩千人,之前每年活動的參與人數會更多,但萬民元宵會是個誇張說法,人沒那麽多。而且,主辦方今年設置了嚴格的健康檢驗流程,包括測體溫、留意呼吸道症狀、拒絕身體不適人士入場等。
萬民慶元宵活動的人群聚集程度,似乎沒有當晚新加坡各大超市搶購商品的人群那麽壯觀。政府7日提高預警級別後,許多人開始搶購大米、面條、手紙等物品。一名排了45分鍾隊買下超市最後一盒雞蛋的女士告訴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者,“許多貨品都售罄,好像超市免費送似的”。新加坡居民哈西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們家也囤了一些米面。不少新加坡人和他一樣,都擔心一旦紅色預警出現,出門就不容易了。總理李顯龍發表電視講話,強調物資充足,呼籲民衆不用恐慌,這場搶購潮才得以緩解。
與中國全民戴口罩不同的是,新加坡政府不斷強調,民衆無病就不應戴口罩。自1月31日起,新加坡各大報刊在顯要位置,刊登政府廣告,讓民衆“把口罩留給真正需要的人”。不過,新加坡衛生部也強調,身體不適或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士應該戴上口罩,以減少傳染他人的機會。
《環球時報》駐新加坡記者17日在本周上班第一天看到,新加坡人上班的節奏未被疫情影響。來來往往的上班族中,並非所有人都戴口罩,即便在巴士、地鐵上,大部分人也都不戴。不過,據記者觀察,同前幾天相比,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了。和記者在同一社區的上班族黃小姐表示,雖然自己有些擔心,但相信政府在應對疫情上的措施,他們手中有數據、腦中有方案,“還沒有到草木皆兵的地步。我們上班是討生活,也是間接爲國家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