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第3155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4k+ ·
安全第一,還是可以爲其他價值讓步?比如價更高的愛情,比如集體的福祉,比如經濟的利益,諸如此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答案的背後除了抽象的價值判斷,更多是因爲硬性的物質條件約束。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選擇的是停工停業、封門閉戶地抗疫。相對14億人口大國的嚴陣以待,城市國家的新加坡就顯得相對佛系淡定。
新加坡衛生部2月16日晚公布,當天新增3例新冠肺炎病例,總病例達75例。在570萬人口的新加坡,面對一種傳染性較強且目前無藥可醫的疾病,這個確診比例其實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但新加坡最初只是將本次疫情的國家疾病暴發應對系統級別定爲黃色。該系統從低到高共分綠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四級。級別越高,意味著疫情越嚴重。
直到2月7日出現了4例不能確認感染源的患者之後,新加坡衛生部長顔金勇宣布將應對系統級別從黃色提高至橙色。但其表示生活不能停止,民衆應該采取一切必要的預防措施,繼續生活。
至今,新加坡的學校沒有停課,企業沒有停工,健康人群沒有全戴口罩。
國家疾病暴發應對系統級別提高之後,新加坡民間出現搶購物資風潮。爲此,新加坡總理李顯龍8日出面喊話,呼籲大家淡定,“大家可以用平常心對待,不用急著大量囤積生活必需品。”
李顯龍指出,如果確診人數持續攀升,進行密切接觸者的追蹤也將無濟于事,繼續讓所有可疑病例住院、接受隔離,醫院將應付不過來。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政府將鼓勵僅出現輕微症狀的病人,就近去看家庭醫生,並選擇在家休養。只有年長者、兒童和有其他並發症的病人可以入院,以便集中醫療資源。
甚至,在正月十四(2月7日),新加坡依舊在洛陽大伯公宮舉行了萬人慶元宵晚會,既不封城,也不停止社會和經濟活動。
2月10日,新加坡《聯合早報》頭版標題是《看不見的危險,平常心以待》,幾個專家告訴大家該吃吃,該喝喝,遇事別往心裏擱。
其實新加坡政府何嘗不明白疫情期間人人宅在家中足不出戶,人人出門戴口罩是將民衆生命安全擺在首位,最快消滅疫情,看上去最“完美”的方案。
但應對疫情,是要消耗巨大的社會資源的。而新加坡是個嚴重依賴全球化的小國,疫情突然來襲,口罩供應醫護人員和患者是不成問題的,但讓人人都戴,考慮到口罩是易耗品,新加坡沒有這樣的生産能力。如果出台了政策,卻不能滿足需求,除了制造恐慌,沒有任何意義。
作爲全球最開放的小國,新加坡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過程中,基于比較優勢,早已舍棄了口罩生産這類低端制造業,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利潤回報更高的産業中。但任何取舍都是利弊相生的,不可能只有利,沒有弊。新加坡享受了全球化福祉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全球化帶來的風險,比如其他國家的傳染病,比如其他國家的經濟金融危機等等。
所以面對突發的疫情,加之新冠肺炎的致死率較低,新加坡政府只能立足于實際國情,選擇淡定應對,不采取全面封堵政策,不要求人人都戴口罩,經濟和生活一如既往。
雖然我國也是積極融入全球化的國家,但我們是一個大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力更生,自己生産所需的産品。
現代化工業體系分爲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中國是唯一一個聯合國認證、具備完善的39大類工業體系的國家,美國、俄羅斯、歐盟和日本都排在後面。
一家制造廠商在中國打半小時電話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國家可能要半個月才能搞定。
中國的工業體系之所以如此完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龐大的人口基數。既提供了生産所需的勞動力,又産生了足夠的需求,單單國內市場就可以支撐住這些工業的存在;第二,歐美曆史上對中國長期封殺,我們不得不自力更生,減少對外依賴。
以此次疫情沖擊之下的“硬通貨”口罩爲例,中國生産了全球約50%的口罩。疫情發生前,中國口罩最高日産能爲2000萬只。這當然滿足不了疫情狀態下14億國人的需求,但因爲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可以馬上新增産能。
緊急時刻,不少企業都在跨界轉産口罩,中石油、中石化、廣汽集團、上汽通用五菱、工業富聯、三槍內衣、比亞迪子公司、富士康等,都在積極轉産口罩以纾國難。
前兩年一直被黑的山東省最近突然風光無限。一篇《捐空家底的山東人,你們怎麽這麽傻?》的文章在網絡上成爲爆款,惹人淚目。
山東是傳統制造業大省,近幾年經濟增速被新興産業發展迅速的廣東、浙江、江蘇遠遠甩在後面。
但疫情突如其來,我們才發現離不開制造業,離不開山東。正是山東的實力擔當,給了國人跟病毒硬扛的底氣。
疫情期間,上海的朋友發現他們采購的口罩、消毒液、醫用酒精等,絕大多數都是山東制造。
作爲口罩生産大省,山東的日産能占到全國十分之一,每天平均向湖北輸送最少100萬只。
口罩看起來很簡單,但一樣需要産業鏈配合。比如中間捏緊鼻子的那個鋼圈,再比如挂耳朵的繩子,都需要協同廠家來配套。
2月10日,黑龍江首條N95口罩生産線在哈藥集團制造總廠正式投産,從項目立項到正式投産,只花了10天時間。速度很快,但克服的困難可不少。其中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從下線完成到檢驗合格是最快的,但他們也搜集了4個省市,才采購到了所需的14種主要設備和物料。
據工信部的一份研究報告,江蘇、山東兩省在口罩原材料和設備供應方面居于全國首位,分別擁有13家和10家企業。
基礎打得牢,産能增得快。除此之外,山東産業工人們在疫情期間的奉獻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上述爆文列舉過的事例我不再一一列舉了。說說我的家鄉,山東日照的三奇醫療吧,它是中國口罩單項冠軍企業,最高日産能130萬只,爲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物資保障。
1月23日,國家工信部致函山東工信廳,要求協調日照三奇爲工信部重點生産供應單位,自1月23日至2月10日,每日提供100萬只醫用外科防護口罩,5萬只醫用防護口罩,5000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供應湖北地區。
日照三奇接到任務後,開足馬力進行生産,整個工廠有五百多人分兩班進行生産,采取“人停機不停”的模式24小時晝夜不停。這支突擊隊裏,三奇公司的正式員工不到300人,其他260個突擊隊員都是當地政府從工廠駐地周圍召集的部分群衆和學生,還有以前離開的老員工。他們都在大年初一來到工廠,自告奮勇加入生産,奔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千方百計完成國家和山東省下達的調撥任務。
與以日照三奇爲代表的山東産業工人拼搏奉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直到2月10日,全國口罩企業複工率才剛剛達到76%。
作爲山東人,表示不太理解。因爲此時此刻,口罩企業開足馬力,已經不單單是企業的“小利”,而是整個國家民族的集體“大義”。山東這些醫用物資生産企業的工人們春節假期加班加點,甚至全家齊上陣,眼球裏都是紅血絲,熬夜趕工,真的只是因爲利益驅動嗎?那種支持國家民族大義,支援武漢疫區,可以在國家大事中做出自己貢獻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這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山東全部返工、日夜趕工的不只是醫用物資生産企業,還有建築材料生産企業。10天10夜建成的火神山醫院需要鋼板,山東聊城的一家企業組織員工連夜生産,三天即完成1500噸的生産任務。
面對南方新經濟的誘惑,山東也曾渴望通過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脫胎換骨,就像面對全球化的誘惑,國內不少經濟學家呼籲國家要做有比較優勢的産品,不必什麽都做,沒有必要研發大飛機,沒有必要研發芯片等等,用錢買就好了。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們上了及時的一課:受制于人,災害面前只能“裸奔”,手中有糧,才能第一時間自救。要受益于全球化,而不能受制于全球化。要發展新經濟,但初心不能忘,老本不能丟。
有雄厚紮實的物質基礎和生産能力,又有可歌可泣的醫護天使們,相信我們很快會迎來摘下口罩盡情呼吸、彼此見面擁抱的那一天。凡是殺不死我們的,只會使我們更強大。
回想2003年的非典疫情期間,我正在讀高中,沒記得身邊有什麽人戴口罩。同樣是呼吸道傳染病,爲什麽非典期間大家不戴,現在不戴口罩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因爲2003年,我們的生産能力還遠遠跟不上。最近龍頭股份出來澄清說沒生産口罩,但它2003年生産過,當時爲了生産口罩,竟然使用了生産三槍內衣的原材料和生産線,把生産浴袍的材料也挪用了,就這樣每天也只能生産兩萬個口罩。
2003年,我們剛剛加入WTO不久。此後,在市場化、國際化的強大威力下,中國企業爆發出了驚人的創造力,把中國變成了不折不扣的世界工廠。
從2003年到現在,從生産口罩都吃力,到發展爲全球最大出口國,無數中國企業實力的大增,才創造了強大的國家硬實力。
中國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全球經濟,中國打個噴嚏,世界供應鏈跟著感冒。而中國能否繼續保持這種動能,就要看我們賴以成功的市場經濟是否能繼續深化,尤其是做出突出貢獻、最具活力的民營經濟能否得到鼓舞,市場機制能否堅持下去。
善待企業家,善待勞動者,尊重産權,則中國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財富創造出來,支撐民生,支撐社會,支撐未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活動來源:“我們在一起”2020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招貼設計公益征集活動 」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