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咳嗽、流鼻涕、喉嚨痛,到底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簡稱冠病)、一般流行性感冒,還是普通感冒的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別慌,重要的是戴上口罩避免病毒傳播,然後盡快求醫,由醫生診斷病情。
病毒症狀不能一概而論
出現咳嗽、發燒、流鼻涕等症狀時,趕緊戴上口罩避免病毒傳播。(iStock圖片)
針對最近大家熱烈討論患者是否可從症狀來區別冠病、一般流感和普通感冒,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臨床主任肖恩·瓦索(Shawn Vasoo)醫生指出,普通感冒、流感和冠病是無法從症狀明確區分開的。
DTAP診所的全科醫生藍劍輝也認同這說法,因爲這三種病毒感染的症狀都很相似。他說,這些症狀可包括發燒,發冷,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喉嚨痛,鼻塞或有分泌物,呼吸困難,身體疼痛,頭痛,嗜睡和食欲不振。
藍劍輝醫生說:“由于有些患者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或只是出現輕微症狀,我們不應肯定地說,冠病會有特定症狀而普通感冒不會有特定症狀,出現的病毒症狀不能一概而論。與冠病相比,普通感冒致命的可能性比較小。另一方面,流感也可能引起並發症而致命。出現的症狀可從輕微到嚴重,所以切忌自己診斷病情。如果身體不適就要求醫。目前在本地,衛生部已經確定了疑似病例的標准,初級護理醫生正在使用這些標准將疑似患者送往醫院接受進一步的病情管理。”
嚴重患者出現呼吸短促症狀
藍劍輝醫生說:“冠病的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和呼吸短促。冠狀病毒感染的其他常見症狀包括流鼻涕、喉嚨痛、頭痛和不適。一些不太典型的症狀可包括腹瀉、感覺惡心、胸痛和嘔吐。”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也指出,冠病患者出現發燒、咳嗽和肌肉酸痛的症狀較常見。呼吸急促似乎是診斷爲冠病的關鍵症狀之一,但因爲這症狀出現時往往已經太遲,要以這症狀來診斷病情並不理想,一旦有可疑症狀須盡快求醫。此外,人們出現任何身體抱恙的症狀都不應該外出,避免散播病毒。
肖恩·瓦索醫生補充,冠病潛伏期的中位數約爲症狀開始出現的前三天,潛伏期最短爲兩天,而在罕見病例中最長可達24天。一般冠病患者比普通感冒患者流鼻涕的次數少,但發燒更爲顯著,也可能會有喉嚨不適、咳嗽的症狀,嚴重的情況下也可能發生呼吸短促,尤其是肺炎患者。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也會出現發燒和喉嚨不適等症狀。胃腸道症狀如腹瀉,可能發生在一小部分的冠病患者身上,而這在普通感冒患者中並不常見。
此外,在國家傳染病中心確認的病例中,稍微多于一半的病例被診斷爲上呼吸道感染,如流感或普通感冒,而其余的病例則是肺炎,大多症狀比較輕微,但有幾個病例需要在加護病房接受護理。肖恩·瓦索醫生說,就連較常見的流感也會導致嚴重的疾病和肺炎,甚至可能致命。
痰的顔色不能分辨病毒
肖恩·瓦索醫生推翻了坊間流傳可從患者咳出的痰顔色分辨出不同病毒的說法。他說:“要從痰的顔色來區分所患的是細菌或是病毒感染已經不可靠,更何況是要用來分辨出不同病毒。”
梁浩楠醫生也說:“痰的顔色,如綠色或黃色並不意味就是有細菌感染,這只代表死亡的細胞,而它可能來自病毒或者是細菌感染。”
肖恩·瓦索醫生透露,據目前報告的冠病病例中,因冠狀病毒而引起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的情況,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伴有呼吸短促和胸部X光檢查異常的現象。他與藍劍輝醫生皆強調,如果過去14天內曾到過中國,或是與最近從中國來的旅客或已知的感染病例有過頻繁或密切接觸,應告知醫生,並由醫生來診斷是否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注:上圖簡單列出較常見的症狀,但不同人所出現的症狀可能不太一樣,也未必所有人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受訪醫生一致表明人們不應該憑借症狀來自我診斷病情。一旦懷疑自己被病毒感染,就應該立刻求醫,再由醫生判斷是否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來確定病情。
若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今起可上PHPC診所求醫。
本地冠病患者在染病初期往往會出現輕微,與流感相似的症狀,他或會繼續在社區活動,回去上班或上學,對此,衛生部宣布從周一(2月18日)起,重啓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s,簡稱PHPCs)計劃。
公共衛生防範診所計劃重啓,包括東北醫療集團在內,各診所都已陸續收到衛生部提供的口罩、一次性診療袍等個人保護裝備,做好萬全准備爲有呼吸道症狀的病患看診。
公衆一旦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應到PHPC診所求醫。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若出現呼吸道症狀,在PHPC診所看診只須付10元,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則付5元。
PHPC診所的名單可在www.flugowhere.gov.sg找到。
呼吸道症狀患者若被診斷爲不屬于肺炎可疑病例,可獲五天病假。患者應嚴格遵守醫生囑咐,在家中休養,避免到人多的地方,也不要回公司或上學。若病情在五天內沒好轉,應再次就醫,讓醫生轉介接受進一步診斷。
記者:孫慧紋
攝影:謝智揚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
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
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