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光谷
自1988年創建以來,光谷在30余年的創新發展中,從武漢城市版圖外偏遠的一處角落,不斷加強研發、孵化企業、培養人才,陸續拿下首批國家高新區、國家光電子信息産業基地、國家存儲器基地等裏程碑,已成長爲一張武漢甚至中國走向世界科技場的重要名片。
而今年一觸即發的疫情,也將光谷拉進了無數的挑戰和機遇漩渦當中,一面是産業鏈面臨勞動力短缺、複工和供應等緊張問題,另一面又是防疫剛需催生的大量生産需求。
一、30余年激流勇進:武漢光谷的潮漲與奔湧
雖然武漢東湖開發區曆經了30余年激流勇進的創新發展,但光谷的創建和半導體産業迎來蛻變之路,要從1998年說起。
1、1998年-2001年:武漢光谷建設的開端
那時的20世紀末,正處于世界發達國家們爲競爭科技産業暗自較勁的階段,半導體行業的新戰場也從微電子産業逐漸轉移至了光電子信息産業。
這時,長期布局國家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武漢嗅到了機會。
1998年,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副主任、信息學院院長、武漢市科技專家委員會主任黃德修認爲,武漢的光電子技術“搞小了等于白搞,搞慢了等于自殺”,于是他毅然地向武漢市科委遞交了《關于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成“中國光谷”的建議》,打響武漢光谷建設第一槍。
▲武漢光谷廣場施工圖
3、2007年-2017年:突飛猛進的十年
光電子與信息産業基地逐步完善後,武漢選擇制定新一輪的産業發展戰略,並于2008年正式成立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建設籌備工作組。
此外,光谷還不斷擴張新區面積、出台實施“3551人才計劃”、創建未來科技城和研創中心,將發展重心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加大科研力度和資金投入等方面,進一步滋養自身生命力。
與此同時,在這十年時間裏,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重要企業入駐光谷,如富士康、華大基因、中國航天、中國電信湖北、中國移動湖北等,不斷豐富著光谷的科技産業格局。
據《長江商報》2013年報道,武漢光谷的2012年企業年總收入已達到5000億人民幣,其中高新技術産業産值爲3783億,同比增長32.50%。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武漢市針對集成電路(IC)産業的發展,推出《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快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政策(試行)》,將發展的重點指向IC設計業。
而這些,也爲往後光谷存儲芯片基地的構建,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和技術基礎。
▲紫光集團聯席總裁、長江存儲董事刁石京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1月,武漢市政府頒布《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重點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武漢將重點發展存儲芯片、光通信芯片和衛星導航芯片,以芯片設計爲引領、芯片制造爲核心、封裝測試爲配套的較爲完整的産業鏈”。
針對IC産業,武漢市還制定了IC産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在2022年超1000億元人民幣的發展目標。
據中國科學院2019年發布的《光谷指數2018》報告,截至2018年,武漢光谷的光電子産業集群規模占到全國50%,在武漢高科技産業中獨樹一幟。
二、光谷産業鏈全覆蓋,IC設計全國第九
據武漢市政府官方信息,光谷的“芯屏端網”光電子信息産業集群自2019年以來一路高歌猛進,在應用材料、新思科技、華爲、小米、武漢天馬等重要産業鏈玩家紛紛入局的同時,自身也已形成四個較爲成熟的産業鏈集群。
這四大産業鏈集群分別爲IC産業、半導體顯示産業、智能移動終端産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産業。
其中,IC産業發展至今,已聚集了存儲芯片、紅外芯片、AI芯片、5G芯片等重要的産業鏈玩家,並形成緊密聯系的産業生態。
簡單地說,武漢光谷的半導體産業鏈呈現出環環緊扣之勢,每一環節的玩家和布局特點也較爲鮮明。
▲新思科技武漢全球研發中心大樓落成儀式
2、中遊:國內廠商雲集,覆蓋各類芯片領域
相比産業鏈上遊巨頭的入駐盛況,武漢半導體産業鏈的中遊則以國內廠商爲主,亦是武漢存儲器産業的重要生産環節。
除了武漢新芯外,長江存儲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已在2019年成功量産64層3D NAND閃存,還要進一步擴充産能,實現月産能10萬片的生産規模。
據了解,2020年長江存儲將跳過96層研發,直接投入128層NAND閃存芯片的研發和量産工作,逐步拉近自身與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國外領先存儲芯片玩家的水平差距。
而在存儲陣營之外,武漢還布局了國內重要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晶圓級先進封裝廠商武漢弘芯、紅外芯片廠商高德紅外、IC設計廠商聯發科、RISC-V處理器內核公司芯來科技,同時還有計劃建設的華爲武漢海思工廠等。
據了解,2018年長江存儲的武漢存儲基地月産能已能實現15萬片,武漢新芯一期的NOR FLASH閃存月産能爲1.2萬片。其中,長江存儲基地一期(32層)在2019年實現量産後,第一季度月産能也已達到5000片生産規模。
▲小米武漢總部大樓
總的來說,在光谷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創新和發展中,它已經積累了EDA設備、半導體材料、IC設計、制造和封測等一系列科技基礎,以及豐富的新興産業建設經驗。
如今,光谷正在加速建設國家信息光電子、國家先進存儲、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三大創新中心等重要科技平台,以進一步擴大光谷的半導體産業規模,提升它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科技力量。
據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網信息數據,截至2018年,光谷的光電子信息産業規模將突破5500億元人民幣。除了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武漢弘芯、武漢兆易和芯來科技等“武漢籍”的半導體玩家外,另有小米、科大訊飛和海康威視等超60家互聯網公司和AI企業落地于此,共同加速武漢光谷的科技發展。
三、疫情籠罩下的武漢內外戰場
自新冠狀肺炎病毒疫情戰打響後,全世界將目光投向武漢的同時,也有許多圍繞武漢半導體産業的質疑聲四起。
金融研究公司Cowen的分析師Krish Sankar,他針對長江存儲在武漢的重要性談到,隨著中國春節假期的延長,長江存儲的原材料等供應將可能受到影響,甚至導致自身生産停滯,從而影響整個中國其他廠商的相關生産活動。
但實際上,這個問題並不能一概而論。由于産業鏈分工的不同,武漢受疫情影響的程度也各不相同。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中、下遊廠商的勞動力、生産和運輸等方面。
與此同時,武漢半導體産業震蕩的余波也將逐漸蔓延至全球的半導體相關産業。
芯來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智東西,從時間維度上看,樂觀地說,如果疫情很快進入拐點,市場前期被壓縮的消費需求也將得到釋放,帶來一波機會。
若從領域方面看,市場圍繞公共衛生和健康相關的需求和投入將會增大,例如體溫監測、病毒篩查、健康監測護理等。“對半導體産業來說,圍繞這些領域的傳感器、控制、算法、解決方案,以及相關生産制造的需求也會隨之提升,導致半導體行業的局部熱點。”他談到。
事實上的確如此。這段時間以來,不論是針對紅外體溫檢測儀需求,還是與新冠狀肺炎病毒相關的研究、治療手段開發和AI模型預測,相關生産和科研需求一直在不斷增長,已然成爲近期業內的新“氣象”。
結語:風口浪尖下,武漢爲首的國內半導體迎來檢閱
一場疫情點燃了全國上下衆志成城的心,也將我國半導體産業推向風口浪尖,圍繞生産、勞動力、複工和交通運輸等爭議,也一度鋪天蓋地般席卷業內,各大企業的生命力在這一刻也迎來暴風雨般的檢驗。
而武漢光谷作爲我國半導體産業發展的重要“儲備軍”基地,它所聚合的衆多半導體産業鏈的重要玩家,不僅代表了我國在存儲芯片、AI芯片和設備材料等領域的實力,也彰顯著”光谷“這張名片在全球科技領域的聲望與地位。
雖然,基于武漢在全球半導體的重要地位,其因疫情所帶來的挑戰也沿著産業鏈層層輻射,逐漸影響到武漢外的半導體市場。但在複工、勞動力和産能不足等無情風口下,也隱藏著新的市場機遇。
所幸,在我國醫護人員、專家和各級政府的努力下,這場疫情控制也開始展露出積極的一面。疫情終將結束,但武漢光谷乃至我國半導體産業的考驗卻不會就此止步。
未來它們還會走多遠?這次疫情爲這一産業摁下的是“後退”還是”快進“?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感謝閱讀。點擊關注上船,帶你浪在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