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的暴發和蔓延,20多個國家已采取了越來越嚴格的措施來遏制該流行病。在此同時,數據和濕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網絡在奮力收集和分析數據,以揭開這種新疾病的神秘面紗,並解除它的危害。
就數量、規模和速度而言,這種被稱爲2019-nCoV的冠狀病毒並不是某一個單獨的團隊可以解決的問題,那麽在新加坡,作爲處于學術前沿的NUS又做出來那些貢獻呢?
參與研究母嬰是否垂直傳播
新加坡前不久報道一名6個月大嬰兒被家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在此之前中國武漢一名嬰兒在出世30個小時後被確診,她的母親也是確診病患。近日國內外有幾起嬰幼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不少專家開始關注嬰兒是否能在母體內受到垂直感染。
杜克-國大醫學院爲此馬上展開了實驗研究,結果表示幾率非常低,因爲任何病毒要通過呼吸道進入胎盤,必須在血液中傳播,才能感染嬰兒。
杜克-國大醫學院新發傳染病部門副主任黃英勇教授表示:“慶幸的是新型冠狀病毒並不是那麽普遍地在血液中傳播,我的團隊從本地感染病患的喉部分泌物和血液中抽取樣本,檢驗結果同中國的非常相似,在多數病患的血液中沒有找到病毒,這跟SARS很不同,幾乎所有SARS病患血液中都有病毒。
成功複制病毒,推進疫苗研發
杜克—國大醫學院新發傳染病重點研究項目主任王林發教授的團隊上個月底成功複制了新冠病毒,他透露接下來會與國際組織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合作,探討參與新冠疫苗的第一階段測試。
王林發教授指出,全球只有三四家機構有能力在短時間內研發疫苗,CEPI是其中一個。疫苗最快能在三四個月內開發,隨後得進行兩三周的安全測試。由于他們已成功複制病毒,他們將能把它注入動物身上以測試疫苗是否有效。證明疫苗能安全使用後,他們會再展開臨床試驗注入人體內,再觀察疫苗能如何有效控制傳染率。
研究快速新冠病毒檢測器
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衛生創新技術研究所(iHealthtech)邵輝林助理教授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快速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檢測試劑盒,基于他們于2018年發明的enVision技術平台。
由于病患發病前體內病毒量少,聚合酶鏈式反應(PCR)不一定檢測得到。國立大學科研人員爲有效提高檢測效率,展開新冠病毒小型檢測器的研發工作,只要在儀器上滴入樣本,未來有望30分鍾准確診斷出潛伏期病人。
國大醫療健康創新與科技研究院主要研究員邵慧琳助理教授說:“傳統的檢測一般都是用很大的儀器,通過溫度的變化對病毒的序列,脫氧核糖核酸的序列進行研究跟檢測。新一代的檢測科技用的是非常少的樣本,然後用很小的傳感器,可以從非常少的病毒中可以直接做出檢測。”
據立思辰留學介紹,病毒檢測器是通過改造一年多前研發用于檢測茲卡和人類乳頭狀瘤等病毒的儀器。國大團隊估計,新檢測器需要幾個月時間研發面市。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新冠病毒一次一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全世界生物醫療前沿的研發團隊都在爲這次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縱觀人類曆史與疫情病毒抗爭是永恒的話題,這條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