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水鄉風物,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周莊。作爲公認的“中國第一水鄉”,無數人爲它的恬靜、淡雅所傾倒。
然而,美則美矣,周莊的名聲在外,爲它吸引了太多太多的人。好像無論什麽時候去,周莊的人總是擠擠挨挨的。
或許,你們可以選擇來一次“閩南周莊”——塔下村。
與周莊相比,塔下村更甯靜、更祥和。
並且,塔下村的曆史十分悠久。
自1426年建村,經過幾百年的時光,塔下村民們一代代傳承,到今天這個大山裏的村子有了三百多戶人家。
他們固守著自己這一片小天地,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在村子裏隨意走一走,房前屋後都能看到大片大片青翠的蔬菜。土黃色的小樓,襯托著這些蔬菜越加鮮嫩可口,恍惚間還有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桃源之感。
既是水鄉,自然少不了靈動的河。
一條不寬的河溪穿過村子,緩緩流淌。五十多座方、圓土樓和三十多幢小巧別致的青磚小樓就錯落地散布在河溪的兩岸。
應該是剛剛下過雨,河溪失去了往日的清澈,帶著一絲泥土的渾濁。好似這河溪是從遠處雲霧中的山上直接流淌下來的,有著貼近大地的原始與純粹。
據說建國前,從村頭到村尾只有三座木橋。如果遇到山洪沖垮木橋,兩岸村民只能隔河相望。後來,在僑胞的資助下,村中建起了水泥橋、石拱橋,再也不用擔心極端惡劣的天氣了。
小橋流水,也不過如此吧。
在池塘兩邊,高高聳立著很多旗杆一樣的柱子。
仔細看看,可以發現旗杆上面镌刻有姓名、官銜及立石龍旗杆的年代等文字。
那時,科舉分文武,石龍旗杆也分。文科的頂端是筆尖,而武科頂端爲刀戟或者坐獅,一眼就能分辨。
這些石龍旗杆,尤以張氏十五代裔孫張金拔那一根最爲突出,領所有旗杆之首。
而說起張金拔,塔下村的張氏族人滿是驕傲。張金拔是這裏唯一一個經過殿試的進士,他一生勤勉、博學清廉。不止張金拔,他們父子三人都在德遠堂前立下了石龍旗杆,一共五根,青史留名。
走完塔下村,不經意間好似就染上了一份水鄉的惬意,融入了質樸的環境。這是難得的旅程,也是與自然、與曆史對話的機會。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賬號、TOP MEDIA計劃百佳企鵝號、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