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內,閩南古都泉州,古城內散發出來的是一種更松弛的狀態,閑適、安逸、自我滿足。對傳統味道的保留和堅守,仿佛一把可隨時隨地回溯過去的鑰匙,讓這種小時候的味道、故鄉的味道沉澱下來,成爲我們對泉州味道的定義:古早味。
在這裏,小吃和正餐的界限模糊,恰到好處的分量對一人食極爲友好,更何況這裏食物的口味和口感,已經把年齡和牙口的門檻都降到了最低。
面線糊
面線糊是福建美食當仁不讓的扛把子。湯底有豬骨湯、魚骨湯兩派,根據店家喜好還會加入蝦、蟹、魚肉等湯料。泉州特有的做法是將面線撚碎與湯底同煮,再以地瓜粉漿勾芡,糊而不爛,清而不濁。
自選料頭大致可以分爲鹵味、海鮮、炸物小炒和內髒四大類。這也是泉州小吃很常見的形態,讓渡配菜的選擇權,叫你挑花眼。
除了面線糊,經常出現在宴席上的鹵面也很混搭。面必須是堿水面,而調味的點睛之筆是花生醬,泉府在此基礎上又添加了沙茶醬等十幾味秘料。
燒肉粽
燒肉粽也是當地的名吃。“燒”在這裏是個形容詞,意爲“滾燙熱乎”。傳統的燒肉粽配料樸素,調味的五香鹵汁是特色,配上蒜泥和甜辣風味的高仔辣椒醬,更凸顯本味。
小海鮮盛宴
白灼海鮮
閩南冷菜白灼小章魚同樣經典。章魚選體型小的短蛸,白灼之前還需手磨攪拌20分鍾以上,充分去除粘液的同時,也讓肉質變得緊實有彈性。
燒酒客燒酒配
名副其實的鴿王
在中山,每年被吃掉的鴿子可以繞地球一圈。這話雖誇張,但的確是中山人吃鴿的真實寫照。
中山石岐紅燒乳鴿
最經典的紅燒脆皮乳鴿,要用剛出生10-12天的妙齡鴿,體重只有四兩。雖說是紅燒,但要先腌制再晾幹,最後生炸,鎖住肉汁水分,炸到外皮油亮酥脆。人手一只,撕著吃才過瘾。
脆肉皖
中山東升鎮有一種魚以皮爽肉脆而聞名,它就是脆肉鲩,是草魚的一種,但因爲水質和蠶豆餵養等原因,蛋白質含量非常高,可謂遊動的膠原蛋白。脆肉鲩奇特的口感,激發了中山人的創作欲。
椒鹽魚骨
剩下的魚頭和魚骨,猛火油炸,做成椒鹽魚骨,吃肉吮骨,簡直是喝小酒的神仙搭配。魚腸也別錯過,油炸後搭配臘味炒飯,镬氣十足,油潤!
招牌小菜“好惹味”
荔芋扣肉
中山菜式更多來自于民間,同一道菜,經不同人手,選料、調味也不盡相同,多了分隨性和野氣。
中山名菜荔芋扣肉,吃起來口味香濃卻清爽不膩,主要因爲漂油方式和梅菜扣肉稍有不同。要用釘板在肉皮上紮滿孔,讓油脂溢出,再油炸逼出油分。最妙的是肉片裏夾著的荔浦芋頭,吸足了肉香又粉又糯。
蒜蓉蒸蚬
當地人很喜歡吃黃沙蚬,最家常的做法是用蒜蓉豆豉清蒸,蚬肉肥厚,豉汁入味。
四川省內,樂山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彙處,發達的水上交通讓五花八門的食材香料在這裏相遇相知,竹簽文化成爲樂山小吃的常見形態,紅油海椒幾乎餐餐必備。縱欲系美食在舌尖兒擦槍走火,一不小心就會讓人“爽了嘴巴、辣了菊花”。
串串兒
樂山許多小吃都以串串形式出現。只要你願意,從早到晚都能在毛竹簽簽上醉生夢死。在燙、炸、烤中體會一把“小塊朵頤”的快意人生。
缽缽雞
缽缽雞是發源于樂山的本土小吃,這種裝在瓦罐“缽缽”裏的紅油冷串是夏日裏的回魂丹。雞皮雞胗雞腳筋、雞胸雞心雞翅尖,還有鴨腳、鴨腸、響皮、毛肚這類口感偏脆的食材。有些店還有少見的豬天堂和豬鞭。
缽缽雞口感在食材,口味全在湯底,要用鮮雞湯加上各家秘制的紅油或藤椒,面上還漂著一層香氣四溢的白芝麻。
麻辣燙
樂山是麻辣燙的發源地。講究的麻辣燙店每天現熬骨湯,加上幾十味料炒出的秘制紅油。煮滾後放進一大把串兒,這是燙。
湯底只能給到基本的底味,真正的麻和辣則來自在于幹碟和油碟。爲了嘗到最正宗的味道,這裏的麻辣燙的味碟基本不給客人自由發揮的空間,都是直接調配好的。
當然,全國經典的炸串串和烤串串,在樂山同樣找到了他們的歸屬。
小吃唱主角
鹵鴨兒
吃起鹵鴨兒來樂山人頗有心得,有一套自己的擇鴨標准,雖然要甜,但也不能一味甜,還得吃得出鹵水的幽香才算好。
翹腳牛肉
跷腳牛肉是樂山的傳統名吃,發源于蘇稽古鎮。一開始也只是村民爲了不浪費牛雜發明的,增加了幾十種中藥材一起煮,堪稱中藥牛雜湯鍋。因爲吃時可以跷著腳歇歇,于是就叫跷腳牛肉。湯底清香,牛肉、牛雜新鮮,口感各有特色。
“酸”在貴陽無處不在。大到酸湯火鍋,小到面館裏的自助腌菜,滿是酸的風骨,可謂“無酸不成席“;“辣”則是貴陽的魂。當地人吃辣可有講究,貴陽人家裏就藏著辣醬高手,手藝之高讓本地産的“國民女神”老幹媽都黯然失色。
獨特風味:脆哨和折耳根
折耳根
折耳根(魚腥草的根)氣味猛烈霸道,讓人猝不及防。做主角可涼拌、燒烤、燙火鍋,做配角又能容身于絲娃娃、豆腐果中。它被許多貴陽人奉爲至寶,穩坐西南霸主地位。但也有不少人對它敬而遠之。
腸旺面
店員把面條放在沸水中翻燙幾下,利落碼上肥腸和血旺,澆上濃湯和紅油,除了標配的脆哨、豆腐,再加個煎蛋、鹵蛋或是大排、辣雞,滿滿一碗才過瘾。
湖南面也是不少貴陽人的早餐選擇。這種湖南人聽了都會懵逼的面,出了貴陽便無迹可尋。因爲,湖南面其實是在貴陽生活了多年的湖南人發明的。
酸粉
貴陽的酸粉大概只有在本地才吃的到。酸粉的米漿要先發酵,做出來米粉光潔白嫩,帶著微妙的酸氣,甚至還有點點臭。但真正入湯入料時,你會發現酸粉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重口,尤其在肉湯裏,米粉本身氣味清淡,只有後味略帶酸意,可以放心嘗試。
絲娃娃
小吃爭奇鬥豔
絲娃娃是進可shopping mall,退可路邊攤的全民小吃,價格相當親民。配菜基本都是免費提供,而且種類相當豐富,最簡單的都有十來樣。黃瓜、豆芽、海帶、芹菜、土豆、面條、蓮花白、折耳根切成絲絲條條,還有泡蘿蔔和腌菜。
碗耳糕
碗耳糕是貴陽的傳統糕點,因爲形狀像茶碗而得名。吃起來有點像發糕,綿軟香甜,但更有彈性,還帶著點淡淡的發酵味。
萬物皆可鍋
帶皮牛肉
帶皮牛肉和肥牛也是酸湯的好搭檔。類似的還有酸湯豬腳、酸湯肥腸等等,吃肉涮菜不亦樂乎。
豆米火鍋
豆米火鍋也是貴陽獨有,據說是由豆米湯演變而來,用芸豆、糟辣椒、五花肉片熬煮而成,還可以選擇酸菜或麻辣口味。隨著熬煮,芸豆逐漸釋出澱粉,細膩的粉質賦予湯汁沙沙的口感,涮出的菜都多了分質感。
除此之外還有重口味的豆豉火鍋和蝦酸火鍋,也是一絕。
北海可以說是廣西飲食中最清新的一格,這座曾經在廣西廣東之間切換身份歸屬的小城,將兩省飲食文化兼收並蓄,發展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風味。
海鮮吃到飽
除了清蒸,在這裏也可以吃到油炸沙蟲。用蛋清裹來油炸,酥脆可口,一根根吃著停不下來。
沙蟹汁
沙蟹汁是最具北海風情的萬能蘸料,是北海人的看家法寶。用新鮮沙蟹搗碎後加海鹽發酵而成,味道鹹腥,還會微微有點臭。第一次吃可能會有點不習慣,不過多試幾次可能就會喜歡上這種獨特的霸氣味道。
廣西米粉界清流
北海的粉店相當多,因爲多數店家的湯頭是從早煮到晚的,頭湯最濃郁,所以吃粉一定要趕早。每家粉店都有自己的必備味碟。
河鮮湯粉
還有各種海鮮河鮮湯粉,店家門口的水缸裏都是活蝦、鮑魚和各種螺,點了餐直接從缸裏撈出洗淨,燙下鍋。可以一次選很多種澆頭,而且很實惠。
北海豬腳粉
北海豬腳粉,其實就是在清湯粉裏加上豬腳。豬腳先炸後鹵放在盆裏,客人自己挑喜歡的部位。
小吃大聯盟
菠蘿蜜
到了亞熱帶地區,可千萬不能忘記吃水果!荔枝、龍眼、楊桃、菠蘿蜜都非常出色,價格也便宜的多。
來到中國最西邊,新疆喀什和北京隔著兩個時區,是個羊背上的南疆古城。迷宮般的老城、宏偉的清真寺、不同民族的面孔,這座古城處處都是通往西域文明的記憶之門。異域風情還流轉在滿大街隨處可見的食物裏,樸實又猛烈。
美食台喀什:中國獨領風騷的西域美食重鎮
大口吃羊 快意人生
羊肉串
在喀什,烤肉就是我們常說的“羊肉串”,選用羊腿肉,切分成麻將大小的塊,胃口小的人吃一串就頂飽。原産地自供羊肉,新鮮不膻,所以少有調味,最多用點鹽和水稍加腌漬,三塊瘦肉夾一塊肥羊油是約定俗成的規矩。
羊肝和羊腰
羊肝和羊腰也是燒烤尤物,只是往往不烤到全熟,更生猛的上桌還滲著血水。相比羊腰,當地人似乎更偏愛烤肝,除了基礎烤法,還有油包肝的進階烤法,用肥油半包著肝子,烤到油衣緊縮與肝合二爲一,增加香氣和口感。
馕
馕是新疆人鄉愁一般的食物,大小厚薄口味均可自由創意。傳統的馕,只在和面時加一點鹽,入坑前蘸上芝麻,烤出來香脆可口,吃的就是原始的麥香。現在還有窩窩馕、玉米馕,還有加了辣皮子(辣椒)、玫瑰醬、藿香醬、巴旦木等各種原料的馕。
新疆拌面的澆頭沒有什麽固定標准,手邊有什麽菜均可入鍋。最常見的就是土豆、芹菜、辣椒、西紅柿、蒜苔這類家常菜,牛肉或羊肉必不可少。拌面多以細條拉面爲主,也有寬而薄的白皮扯面。但是沒有白皮面的大盤雞是沒有靈魂的,所以把大盤雞看作一道豪放奢華的澆頭也未嘗不可。
烤南瓜
炭火烤南瓜焦香綿軟,還要加上葡萄幹、杏脯和棗增加酸甜味。還有烤梨,豪華一點的也有塞上核桃仁、葡萄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