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實則暗流湧動。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團收購沃爾沃汽車簽約儀式/吉利官方
表面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但依舊暗流湧動。
01 退而求其次?
1月31日,擁有107年曆史的英國超跑汽車品牌阿斯頓馬丁,投入了加拿大富豪勞倫斯•斯托爾(Lawrence Stroll)的懷抱,失之東隅的吉利遺憾出局。 不同于收購沃爾沃之時,如今的吉利已經有了更多砝碼。它不僅僅安心于當一個投資者——這也是收購失敗的主要原因。根據路透社的報道,收購阿斯頓馬丁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吉利欲對其進行根本性改造,此舉並未贏得老牌豪華跑車的芳心。
近兩年,吉利以打造全球化汽車集團爲目標,致力于從傳統汽車集團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全球化與科技化也成了李書福必談的兩大戰略,雖有豪華品牌沃爾沃加持,但吉利一直擺脫不了傳統車企的標簽,後續收購的汽車品牌也以小衆爲主,市場極爲細分,打造全球化品牌並非易事,吉利需要新的籌碼。
自吉利收購沃爾沃名利雙收後,高端品牌一直是吉利追求的對象,尤其是超跑級的高端品牌,將補齊吉利集團超跑級品牌缺失的短板,阿斯頓馬丁無疑是上佳之選。但競購落敗已成定局,吉利向億歐汽車表示:“此事已告一段落。”
制表人/億歐汽車分析員 郝秋慧
2019年Q3,特斯拉的單車承擔SG&A(selling,general & administrative expenses)費用僅爲4.3萬元,蔚來則是其近6倍,達24.3萬元。而特斯拉整車銷售毛利率可達21.8%,蔚來爲-6.8%,相去甚遠。6歲的蔚來在17歲的特斯拉面前仍顯稚嫩,但非同等量級的對手卻在競爭同一片市場。
制表人/億歐汽車分析員 王瑞
03 爲什麽是吉利?
吉利是最理想的“白衣騎士”。 中國車企多爲國資控股,向來風格穩健,投資蔚來對資金能力要求極高,且是一樁高風險的生意,彼時正值車市下行,國資車企斷不會貿然出手。
立志出海全球的長城汽車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蔚來當下需要的是資金和品牌等多方加持,長城一度也是绯聞方之一。但魏建軍一直專注于打造長城自有品牌,雖爲出海多次出手收購海外工廠,也與寶馬合資光束汽車,但並未如吉利在全球大手筆地“買買買”。
相較而言,醉心造車的地産企業有充裕的資金。財大氣粗的恒大若能出資蔚來,算得上一筆劃算的買賣,許家印也曾考慮過收購新造車勢力,只是當時看重的標的是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因雙方理念不同便分道揚镳,如今面對同是互聯網出身的李斌,難免心有余悸。只能給錢的恒大,也並非是李斌的最佳選擇。
制表人/億歐汽車分析員 王瑞
再者,吉利有收購沃爾沃珠玉在前,全球化和科技化志向堅定,與蔚來的長期戰略方向一致,獲得蔚來的芳心不是難事。在由天宇看來,尋求同業成熟車企的入資也符合蔚來的長遠戰略,“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現狀中,車企需要膽大心細、摸著石頭過河。”
李斌有志要把蔚來打造成下一個特斯拉,但自己不一定能成爲下一個馬斯克。也許他也明白,全球的高端汽車品牌多數難逃被收購的命運,但在歸宿的選擇上,他一定會再三斟酌。
04 必然的沖突?
一入侯門深似海。 有業內人士告訴億歐汽車,吉利此前與蔚來多次談判中,有意換掉李斌。在入股蔚來這件事上,吉利在乎的是有多少話語權。
雖然李斌持股只有14.4%,但卻擁有48%的投票權,與之相差1.1%股權的騰訊投票權只有21.6%。李斌采用A、B、C三級股票形成“同股不同權”的架構,以此來保證自身在公司的決策權。
新舊勢力的結合,必然會引發沖突,尤其在權利的爭奪上。
“以蔚來目前的燒錢速度,3億美金只是杯水車薪。缺錢會是蔚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常態,若要保持蔚來的長線運營,需要有源源不斷的資金補給,加上吉利與蔚來其他方面的深入合作,蔚來成爲吉利的囊中之物或成必然。”一位接近人士如是向億歐汽車表示,“李斌也許會是妥協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