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訪街坊
獨自到中國爲家族生意設鞋廠的黃培介說,長時間在外地工作讓他吸取了不少寶貴經驗,包括如何與當地的同事相處和如何應付客戶需求。
眼看父親年紀漸大,其他家庭成員無意接手鞋廠生意,而自己這時又希望在事業上有新沖刺,黃培介(35歲)六年前毅然決定前往中國,打理家族生意。
勞工成本日益增加,促使父親交給黃培介重要任務——把深圳的鞋廠遷至東莞。他因此第一次體驗了罷工行動。
“盡管中國有勞工法,但當地不少‘流氓律師’誤導工人,讓他們以爲如果狀告公司就能獲得巨額賠償。我們花了不少時間和工人談判,提醒他們必須遵守勞工法而不是聽信‘流氓律師’信口雌黃。那是個寶貴的經曆,我也更珍惜新加坡的嚴法和秩序。”
廠房移往東莞後,黃培介開始負責公司的銷售。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他發現要取得跟過往一樣的業績,需要的“不只是加倍努力,而是加幾倍的努力”。
成本上漲,銷量卻下跌,導致黃培介必須削減一半人手,並簡化工作流程和提高效率。
他說,制鞋業是勞工密集的行業,中國不斷上漲的勞工成本讓這個行業難以持續。前年起,許多大型制鞋廠陸續把生産線遷往越南和孟加拉。他的最大客戶這時決定把生意擴展到越南,他們一家趕緊搭上“順風車”,到越南去“試水”。這麽一來,黃培介每月都得到越南巡視業務,聯系當地客戶。
長時間在外地工作讓黃培介吸取了不少寶貴經驗,包括如何與當地的同事相處和如何應付客戶需求。
“雖然我也接受雙語教育,但初到中國與當地人溝通時,我還是遇到不少困難。我慣用的詞彙還有句式、用法都不太正確,以致當地人不明白我的意思。到中國六年後,我敢說我的華文華語都進步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