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報道:
華爲宣布大規模裁員,甯願冒著賠償10億元的風險,也要在中國區裁掉近7000人,年齡大多在34歲以上。
雖然此事尚未確認,但近年常傳各企業裁員消息,很多人覺得華爲老總任正非對待員工太苛刻。
對此,任正非的回應是:
一個公司想要長遠發展,企業的員工不能太過安逸,這樣公司的氛圍會非常懶散,失去危機意識;
如今發展這麽快速的時代,沒有狼性般的競爭容易被社會淘汰。
換句話說,裁員的原因就是因爲這些員工過于“懶散、安逸,沒有危機意識”。
事實上,華爲支付高昂的賠償金來做這件“得罪人”的事情,完全是爲了企業本身著想。
如果華爲今天不賠償10個億,未來就會因爲這些員工的“不作爲”拖累企業,損失更多個10億元。
其實,這不是第一個開始裁員的知名企業了。
西門子因調整生産線,重大調整1萬余人;甲骨文中國業務調整,裁員900余人;科大訊飛優化了30%人員;雀巢把人工配送改用倉庫網絡配送,裁減掉近4000人……
大公司尚且如此不穩定,不用說那些中小型公司了。
所謂安逸的工作,在這個時代,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了。
這家有著200多年曆史的老牌印鈔公司曾鼎盛一時,承包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鈔票,每周印刷的鈔票疊加在一起的高度是珠穆朗瑪峰的兩倍。
可是近兩年以來,公司資金周轉不斷出現問題,加上公司本身的技術停滯不前,導致今年損失了價值4.9億英鎊的英國新版護照的巨額訂單,公司受到嚴重打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支付的變革。
目前,以微信、支付寶爲代表的支付平台的普及,使移動支付成爲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人們出門幾乎不需要帶現金,對于鈔票的需求自然是急劇下降。
面對華爲裁員這一事件,我們重新回過來聽一下那些鼓吹“學習無用論”的人怎麽說。
“現在學習根本沒用,寒窗苦讀16年大學畢業,結果發現,那些初中辍學,跟著父母做生意的同學,已經有房有車了。”
“研究生畢業不也就是爲了考公務員嗎?最後還不是那些有關系的人考上了?大學四年,混個文憑就好了,賺錢還是得拼爹。”
“就算進了華爲,也免不了被裁員的命運!”
鼓吹學習無用論,是最卑鄙的謊言。
曾經有一個湖北孩子,因爲小時候家裏窮,他一直被同學認爲“土”。城裏孩子用的複讀機他沒見過。城裏孩子吃的麥當勞,他沒吃過。
他沒有因此沮喪失落,刻苦學習三年之後,他以700分的高考成績,考入武漢大學。
在燈紅酒綠的省會城市,他沒有迷失自己。像高中時一樣,他還是將所有心思用在了學習上。
那時候武漢大學實行學分制,只要修完制定的學分,不管入學幾年,都能拿到畢業證書。他用了短短兩年的時間,就拿到了當時武漢大學的本科畢業證。
甚至在讀書期間,參與了教材《深入DOS編程》一書的撰寫。
所以,請告訴孩子,命運偏愛努力的人!讀書改變命運什麽時候都不過時!
一個孩子,能否贏在起跑線上、能否充分開發自身的天賦、能否在將來變得有出息,家庭環境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那麽,究竟什麽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這7種家庭,已經預定了未來成功孩子的名額!一起來看看吧。
- 父母有“品質”的家庭
在網上曾看到這樣一則故事,讓人非常憤怒。
一個帶著孩子的婦女上了公交車,坐在座位的一位農民工見狀趕緊起身讓座。
本來是一件好事,沒想到這個中年婦女一把將孩子揪過來,大吼一聲:
“不稀罕你讓座,滿身細菌。”
當時氣氛非常尴尬,農民工在下一站就默默下車了。
看到這一幕,除了心疼這個農民工,我更心疼那個母親身邊的孩子。
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作爲一個孩子的母親,自己的言行舉止時刻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她不僅用尖酸刻薄的語言侮辱農民工,還把這種錯誤意識灌輸給她的孩子,在孩子幼小心靈中埋下了貴賤之分的種子。
父母像模子,孩子似泥巴,父母是什麽樣,塑造出的孩子往往就是什麽樣。
央視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鏡子》,其中有一句孩子的自白叫人難以忘記: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于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麽的相似。
父母的修養,就預示著孩子以後的教養。每一個孩子的模樣,都是原生家庭的教養。
- 父母恩愛的家庭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美好的,他們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要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必須有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父母之間即使有矛盾沖突,也應避開孩子冷靜處理,以免孩子受到不良的刺激,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陰影。
更不能把孩子作爲自己與對方較量的籌碼或攻擊對方的工具,讓不懂事的孩子卷入大人的是是非非之中。
海清兒子很小的時候,就能寫出英語長作文,不但詞彙量豐富,還涉及同齡孩子很少思考的男女平等問題。
在一檔訪談節目中,海清表示她從來不逼孩子寫作業。在微博中,她也發出了令許多家長羨慕嫉妒恨的一段話:做作業完全不用陪,還會安慰自己說“不要對作業有反面情緒”,成績給力,典型全能型學霸!
談起教育孩子的經驗,海清說:她從來沒把兒子當做小孩來看待,而是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在海清看來,陪孩子就是單純的陪,孩子想做什麽家長是不能過分插手的。「他不是我們後半生的延續,他是他新生命的開始。」
- 學習型家庭
“詩詞才女”武亦姝今年以613的高考分數考入清華大學新雅書院,惹得衆多網友羨慕不已。
如果家長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成長在一個正面、積極的環境中,那麽,這個孩子一定是一個會管理情緒的人,人際關系也不會差。
當孩子面對問題時,他會理智思考,而不是感情用事。
請相信,如果你給孩子帶來的是憂郁和悲觀,那麽他們也會報之于憂郁和悲觀;
如果你爲孩子獻上歡樂與喜悅,他們也會報之以歡樂、喜悅。
- 好好說話的家庭
知乎上看到一位網友的成長事例:
小時候因爲父親經常出差,女孩和媽媽一起生活,媽媽的性格十分強勢,管教也很嚴格,不容許孩子放錯,更不容許頂嘴。
一次,女孩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回家告訴媽媽,媽媽不但不找學校反應,反而將女兒大罵一頓:“你是豬啊,在學校不好好學習,和別人打什麽架啊!”
那次,女孩哭得很慘,從此在外面被人欺負了,從不敢告訴媽媽。
對女孩來說,語言暴力算是家常便飯,每天如此,原因無非是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練琴之類的小事情。
“你怎麽這麽笨!”
“我怎麽會有你這樣的女兒!”
“你豬腦子啊,這麽簡單的問題你都能弄錯!”
…
每一句話都像一支箭,使勁往心裏戳,導致女孩小小年紀就天天有自殺的欲望,還曾自制一瓶毒藥,想在忍無可忍難以支撐的時候,在深夜拿菜刀殺了母親,然後服毒自殺。
幸好爸爸及時發現,密切關注,才讓女孩放棄輕生求死的欲望。
這樣的故事讓人不寒而栗,要不是發現得及時,很可能又是一個慘不忍睹的家庭悲劇。
在很多父母的意識裏,遠遠沒有意識到語言暴力本身有多大的危害,想著只要出于好意,孩子總能領會。所謂“打是親、罵是愛”是他們最好的擋箭牌。
可對孩子而言,這樣的語言暴力簡直就是摧殘,而且是毀滅級的摧殘。
善待自己的親人就是善待你自己,說到底,好好說話,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
- 有規矩的家庭
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立家規,首先是責任使然,家長有這個意識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孩子有這個意識讓家庭因爲好習慣而變得更好。
家規不單單是針對孩子,而是針對家庭的每個成員,父母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出榜樣,從小立好的家規。
對孩子來說,這些規矩就會成爲習慣,而不是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