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著名主持人李詠的妻子在微博上告訴了大家李詠去世的消息,她說:“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淩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李詠因癌症在美國去世。
其實,得了癌症去國外治療的人不在少數,甚至很多人內心就是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發達國家的癌症治療水平肯定比國內更高,真的是這樣嗎?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2017年,中國出國看病總數高達60萬人次,人均花費突破15萬美元(約106萬元)。據悉,在跨境醫療中,癌症占到80%以上。
根據最新的癌症統計數據,我國癌症5年生存率爲40.5%,比過去10年提高了約10%,但仍不及美國的2/3。美國的新藥、新療法一直領跑全球,中美醫藥差距到底有多大?官方來說,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統計:過去10年間,美歐日上市的新藥有415個,在中國上市的只有76個,占比不到20%。
美國的醫療水平也給癌症患者帶來更高的預期,相對于其他國家,美國認爲病理診斷是治療癌症的基石,通過專業的癌症中心對患者個體進行精確地病理分析,再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這也是爲何許多國外患者的診斷方案,會被美國醫療機構推翻重新制定的原因。于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許多國人紛紛紮堆去美國接受治療。
2、醫療費用昂貴
據相關數據統計,國人海外就醫的平均費用達到1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5萬),如果是比較複雜的病情,或需要使用昂貴的藥物,實際花費還可能會遠遠不止這個數。美國曾報道過一款抗癌藥Vitrakvi,成年人30天用量,就需花費將近3萬多美元(折合人民幣2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