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的起源
煙草進入人類社會生活始于拉丁美洲的原始社會。當時拉丁美洲的當地居民(印第安人)還處于以采集和狩獵爲主要生産活動的時期,人們在摘嘗植物時,嘗到的煙草辣舌味,聞到醉人的香氣,能提神解乏,于是把它當作刺激物來咀嚼,煙草邁出了進入人類生活的第一步。咀嚼煙葉演變成吸煙,與原始社會的祭祀有關。在人類學的著作中,前蘇聯柯斯的《原始文化始綱》和美國摩爾根的《古代社會》都曾指出,美洲印第安人早在原始社會時代,就有吸煙嗜好。當地居民吸食煙草,據說主要是爲了祛邪治病,頗有迷信色彩,後來慢慢成了一種癖好。
煙草“祛邪治病”的神話是個古老的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在美洲印第安人的部落裏,有一個大首領的公主死了。按照傳統習俗,她被擡到野外天葬,等待“飛鳥”啄食。過了幾日夜,公主不但沒有被“飛鳥啄食,反而複活回來了,大首領差人探其原因,發現天葬時公主身邊有一種莖肥大並帶一種特有辛辣氣味的植物,公主就是憑借著種植物的特別辛辣氣味避開“飛鳥”和走獸並且得以蘇醒過來的。古代美州印第安人從此把煙草視作能祛邪治病、使人死而複活的“神草”。
原始印第安人部落在每年召開的各部落尊長會議的時候,照例都要舉行隆重的敬煙儀式。儀式開始,司儀人把手制煙卷折納入煙管,用火點燃後,連續噴煙三次:第一次噴天空,表示感謝聖明的“天神”在過去一年裏保佑他們的生命;第二次噴向大地,感謝哺育他們的“茲母”生産各種食物,恩賜他們生活美好幸福;第三次噴向太陽,表示感謝陽光永遠普照人間大地,使人間萬物生長不息。接著,把煙管依次遞給每個與會酋長然後才正式開會議事。每當印第安人部落之間發生糾紛,甚至武鬥的時候,爲了解決爭端,雙方酋長先坐下來吸“和平煙”,然後各訴原委,再由第三者、另一酋長作出解決爭端的裁決。此外,當陌生人進入部落村社,也要先敬“和平煙”,表示歡迎和友好。這,可能是人類以煙敬客習俗的起源。
隨著通往美洲航道的開通,歐美大陸之間的往來日益頻繁,煙草和煙草種子被帶進了歐洲,並且傳播到了其他其他地方。後來,人們發現煙草有毒,有麻醉作用和其他藥用功能,傳播日趨廣泛。
有一位名叫尼古特的法國人,住在葡萄牙的裏斯本(一說是駐葡萄牙大使),對美洲的植物很感興趣,其中有些植物和歐洲的差異很大。他聽人說煙草可以解乏提神,可以止痛和治療疾病,尤其是對治頭痛病更有療效。約在1560年,尼古特從別人送的禮物中得到煙草種子,精心的栽培在自己的花園。果然,煙草生長茂盛,收獲其葉試吸,感覺很好。人們爲了紀念尼古特,把煙草堿稱爲尼古丁。
我國古代沒有煙草種植也沒有關于吸煙的記載。
曆史學家推斷:煙草在16世紀中期就從中南亞傳入中國。1543年,西班牙殖民者沿哥倫布走過的路來侵略菲律賓,煙草也隨之在菲律賓種植。這時,中國與菲律賓的貿易實際上是與西班牙人的交易。不久,煙草傳入與之相近的台灣、福建。
因中國人吸煙是由外邦傳入的,故有“洋煙”之稱。據考證,煙草傳入中國在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初的明朝萬曆年間,具體路線有4條。第一線是經菲律賓,中轉台灣,傳入福建、廣東地區,再由福建等地傳至江蘇、湖北等中原地帶;第二條線路始于明朝天啓年間,是從南洋一帶進入廣東境內,再往北傳;第三條線路則從北方“侵入”,由日本到達朝鮮,再轉遼東半島;最後以條線路是從俄國傳入新疆,這條線路開始的時間稍晚于前三條線路,大約在18世紀下半夜,興旺于20世紀初。
煙草傳入中國的時候,名稱很多,如淡巴姑、相思草、煙酒、金絲煙、仁草、八角草等。從史籍記載,廣泛叫煙草、煙絲的,大約是到清代以後。
煙草的中國政治:“吃煙”與“吃燕”
明末崇祯帝,曾多次下達過禁煙令。崇祯十二年(1639)年,上谕嚴禁吸煙,違者處死。次年,有會試舉人,指使其仆人攜煙進京,被近衛軍查獲,第二天,這個仆人就被押至西市,斬首示衆。崇祯師六年,皇帝又頒布了嚴禁私販煙草,違者處死的禁令。崇祯癸未(1643)年,再度規定民間私種煙者,被抓獲後要流放到不毛之地去服苦役。
崇祯禁煙並未講明吸煙的危害,而是出于“吃煙”與“吃燕”諧音,北京是燕地,崇祯認爲吸煙兆頭不好,不吉利。禁煙令既然不能以理服人,當然也就禁而不廢了。再加上當時明朝統治正搖搖欲墜,朝不保夕,大量南兵北伐,生活不習慣。他們感到吸煙可驅寒避瘟,解悶提神,日不可缺,後經薊遼總督洪承疇請求,最後開禁。從此吸煙又以“熙朝瑞品”的雅號重新流行起來了。到崇祯末年,竟發展到“雖三歲童子,莫不食煙”的地步。
禁煙、禁稅,與生俱來的難題
清人入關以前,清太宗也曾下令禁煙,但卻是禁百姓,不禁皇族。主要是禁止出境私買煙草,規定販運煙草一斤以上者先斬後奏,一斤以下者處以徒刑。但是在清庭上層貴族內,吸煙已成風氣。到清統一全國時,煙草的種植與吸食,已從福建、浙江、江蘇擴展到南北各地,朝廷遂重新頒示嚴禁,“不許種植,不許販賣,違者與通番同罪”。但由于種煙有利可圖,民間自然趨之若鹜 。煙草又是清王朝的一大稅源,光緒年間稅務大臣稱,紙煙一項,日銷四百兆厘。所以煙草在清朝並未真正禁絕,而且隨著清末殖民侵入和民族資本工業的興起,煙草工業在中國得到大規模發展。
“強盜煙”
1902年美國煙草公司、美商英爾坎迪勒煙草公司分別在上海、香港建立卷煙廠,從而揭開了中國卷煙工業的序幕。隨後,外資、官民合股、私營的各種煙草企業在中國建立。雖然煙草在中國在這一時期廣爲流行,但出現了局部的卓有成效的禁煙活動。譬如,清末的一位廣東巡撫,下令所屬各縣官吏在處死強盜前,必須賞香煙給犯人抽,時人謂此煙“強盜牌”。這一奇特的命令實施後竟收到了奇效。許多吸煙者紛紛戒煙或者從此不再吸“強盜牌”香煙。後來盡管外國煙商脅迫清政府解除了這個命令,但“強盜牌”香煙仍然是無人問津的死貨。
天國的禁煙運動
太平天國時期,出于對殖民主義的反抗,在反對鴉片的同時也反對煙草。太平天國《天條論》明確規定:“凡吃洋煙(鴉片)者斬首不留”;“凡吃黃煙(泛指水煙、旱煙)者,初犯責打一百、枷一個禮拜;再犯責打一千,枷三個禮拜;三犯斬首不留”。這種規定,一度是堅決執行。可惜,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領導集團逐漸腐化,在禁煙一事上也是禁下不禁上,因此,太平天國的禁煙也並不徹底。
煙草專賣開端
特定的時期,民衆處于愛國情感自發的組織控煙運動。1911年各地民衆紛紛自發勸戒香煙,呼籲香煙權益不能外溢。是年海關進口香煙比1910年減少21%。另一方面,由于煙草稅的高額誘惑,政府也頒布一系列措施加強煙草稅的收取和管制。1915年北洋政府頒布《全國煙草公賣暫行簡章》和《煙酒公買棧組織法》,設全國煙酒公賣局(後改爲全國煙酒公賣辦事所),各省設立煙酒公賣局,這是中國第一次實行煙草專賣,實際上是一種“商專賣制”。即國家及各地層層設立煙酒公賣機構,由國家公賣機構酌定公賣價格,通告各地執行,公賣收入歸屬中央財政。
80年代煙草報告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先後開展煙草所帶來的經濟損失的研究。和西方反煙浪潮幾乎同步,中國也開始計算煙草帶來的損失。1989年,一份煙草報告稱,我國因吸煙導致的經濟損失達270.76億元,超過當年國家由卷煙生産獲取的240億元稅收。其中用于治療吸煙患腫瘤、心腦血管病及慢性肺部及病患者的直接醫療費爲69.42億元,因吸煙導致勞動力喪失帶來的損失爲25.81億元,被動吸煙損失近9億元。此外,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國目前用來種植煙草的耕地達150公頃以上,如果從其中拿出30%用于糧食生産,按每公頃産糧7。5噸計,每年可節約進口糧食的外彙5.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0億元。根據我國煙草消費量迅速增長和居民開始吸煙年齡提前的狀況,研究報告還推斷,2000-2030年,我國每年因吸煙而患病死亡人數,將由116萬上升到317萬。而中國目前的煙民數量約爲3.2億,約占世界吸煙總人口的1/3。
香煙的第三種態度
在煙草工業和反煙運動數百年的角力中,人們認識到吸煙和反煙代表不同的權力,它同樣是種意識形態,而絕大多數國家都在支持與反對之間尋找著第三種態度。1982年1月和1984年1月分別成立中國煙草總公司和國家煙草專賣局。1991年6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用國家立法的形式進一步確立和強化了國家煙草專賣制度,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3日,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根據《煙草專賣法》及《實施條例》的規定,卷煙、雪茄煙、煙絲、複烤煙葉、煙葉、卷煙紙、濾嘴棒、煙用絲束、煙草專用機械,均屬煙草專賣品。國家煙草專賣局對煙草專賣品的生産、銷售、進出口貿易及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業務依法實行煙草專賣管理。1996年12月30日開始實施的《煙草廣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禁止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期刊發布煙草廣告。《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于2005年2月27日在中國正式生效。
全球四次控煙浪潮
15、16世紀,第一次浪潮
1492年,哥倫布發現阿拉韋克人,並接受了饋贈的煙葉。哥倫布的船員拉齊奧·吉雷兹注意到原住民点燃烟叶,并吸入产生的烟。他亲自尝试了一下,并由此成为欧洲第一位确定得吸烟者。回国后,邻居们对他嘴里冒烟惊讶万分,并肯定他是魔鬼附身,宗教法庭把他投入了监狱。这是第一个寓禁于刑的案例。在那个神权、君权横行的年代,烟草被视为魔鬼的象征,吸烟、贩烟则被视为异端。
最初人們只是把煙草當作觀賞植物,後來人們發現吸煙對鼠疫、霍亂和腦膜炎等死亡率很高的傳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因而醫療界曾經把煙草當作“萬靈妙藥”加以頌揚。16實際,煙草再歐洲很多國家還是悄然流行開來,上流社會的一些貴族甚至把它當作標志身份的時髦物品。隨之而來的是一場讓鮮血流淌半個世紀的懲罰。1604年,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親自起草並頒發了《掃除煙草運動》一書。文中說:“你應該毫無羞愧的抛棄這汙穢玩意兒,接受它是不可饒恕的愚蠢,使用它使天大的過錯。它是一種傷目、刺鼻、害腦、壞廢的醜惡東西”。同時,將煙草的進口稅由原來的200%提高到4000%,下令禁種、禁買煙草、禁止從西班牙、葡萄牙輸入煙草,並派人搗毀了煙店和煙田。此後,俄羅斯、奧地利等國國王都明令禁止吸煙。土耳其甚至頒布了一道禁令:凡吸煙者,殺無赦。一個月後,在伊斯坦布爾市中心,100人因吸煙被處決,其後每月處決一批,禁煙四年,處死者近萬人。
18.19世紀,第二次浪潮
18、19世紀的國家有了更多其他的煩惱,對于煙草禁控有所松動,煙草得以發展。伴隨著蒸汽機的轟鳴,煙草開始大規模的種植、加工。19世紀出現了雪茄煙,19世紀下半葉由發展了手工卷煙,隨後是機制卷煙,使吸煙者更爲方便。由于具有一定藥物作用,兩次世界大戰中,煙草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二戰”後,卷煙工業機械化急速發展,吸煙率上升更快。20世紀50年代,在16歲以上的男性中,吸煙率高達75%,這一時期的好萊塢電影中也充斥著手執香煙的西部牛仔。這是曆史上吸煙之風最盛的時期。
1934年,中國學者呂富華發表了《關于家兔塗布煙草焦油致癌的研究》論文,這是世界上首次通過動物實驗的出“煙草有致癌性”的科學報告。另有實驗證明:吸煙20年後,年齡45歲的人,要比不吸煙的人群患肺癌者高10倍以上。此後,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煙草危害健康的證據越來越多。于是,在20世紀初葉至中期,越來越多的人出于健康的考慮投入控煙運動。
20世紀70年代,第三次浪潮
基于大量對吸煙導致疾病的研究,1969年,WHO下屬的泛美衛生組織指導委員會美洲區域委員會及歐洲區委員會通過了關于控制吸煙的決議,控煙運動翻開了第三個新的篇章。決議內容包括:吸煙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禁止在世界衛生組織開會的場所吸煙。1983年第5屆“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上規定,含有20毫克/支以上焦油的卷煙,在世界範圍內停止生産與出口。所有卷煙及煙草制品應注明“吸煙危害健康”的警告,並明確標出焦油、煙堿、一氧化碳的含量。1989年《歐洲經濟共同體關于卷煙焦油量的限制》草案中明確規定:“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內銷售的卷煙從1992年12月31日起,最高焦油量限制在15毫克/支以內。到1997年12月31日,最高焦油量限制在12毫克/支以內。”此草案得到歐洲及共同體國家法律上的認可。以美國爲代表的國家還實施了煙草危害賠償法。1999年4月,俄勒岡州法院裁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须向一名患肺癌死亡的卷烟消费者家属赔偿8100萬美元,這是曆史上單一卷煙消費者所獲得的最高金額的賠償。1988年4月7日是WHO成立4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成爲第一個“世界無煙日”。在以後的每個世界無煙日,WHO都向全球發行專題材料,提供控煙的基本信息和建議。從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改爲5月31日。在WHO的號召和推動下,到1995年,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的辦公室成爲無煙環境。從1996年7月1日起,國際民航組織開始在國際航班禁止吸煙。
20世紀末21世紀初,第四次浪潮
第四次控煙浪潮是以落實“締結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構想爲標志掀起的。1998年,WHO新任總幹事布倫特蘭博士提出了作爲內閣兩大新項目之一的無煙倡議行動,並將制定《煙草控框架公約》作爲任期目標。1999年第52節衛生大會通過了WHA52.18號決議,決定著手制定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及相關議定書,同時將成立由所有成員國參加的政府間談判機構和框架公約工作組。2003年5月21日,在第56屆世界衛生大會上,經過曆時4年6輪的談判,世界衛生組織的192個成員國通過了第一個限制煙草的國際性公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它標志著煙草控制已經走向以國際法爲依據的全球控煙,控煙運動的形式已由個人、組織或國家的行爲提升成爲全球範圍內有組織的、有計劃的統一行爲,第四次反煙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