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相信是全球首座雙模式海水淡化廠,雨量多時,可處理來自濱海蓄水池的淡水,旱季則可淡化海水,使水廠運作不受天候幹擾,並能節約成本。
我國第一座、相信也是全球首座可處理海水和淡水的雙模式海水淡化廠昨天動工,預計2020年初落成後,每天可生産約3000萬加侖的食用水,這個水量足以填滿55個奧林匹克遊泳池。
在占地三公頃地段上建造的吉寶濱海東海水淡化廠是我國第四座、也是首座建于市區的海水淡化廠。
雨量多的時候,它可處理來自濱海蓄水池的淡水,旱季則可淡化海水,運作不受天氣因素或氣候變化幹擾,因此可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抗旱能力,加強水供的韌性。
它沿著東部海岸公園連道而建,也是首座設有頂層公園的海水淡化廠;淡化海水設施建于地下,頂層占地兩公頃的綠坪將開放給公衆從事休閑活動。
整座水廠的設計也將與四周的綠色環境融爲一體,並設有其他環保設施如雨水收集系統,可用雨水灌溉綠坪。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昨午爲吉寶濱海東海水淡化廠主持動土儀式。新水廠由吉寶企業旗下的吉寶基礎設施負責設計、建築、擁有和營運,爲期25年。
馬善高致詞時指出,研發及落實雙模式海水淡化廠的概念得之不易,公用事業局早在2007年就在白沙的示範廠證實這個概念的可靠性,當時每天只處理100萬加侖水,經過多年試驗,這項技術終于可大規模落實。
最大限度提高使用率可降成本
吉寶基礎設施總裁王中元博士受訪時說,新水廠兼具處理海水和蓄水池水的雙重功能,將最大限度提高水廠的使用率,進而降低生産食水的成本。
公用局工程發展與采購署署長楊裕才補充說,該局會根據氣候決定從大海或蓄水池抽取水進行處理,從整體系統運作來看,會盡可能使用淡水,因爲這比淡化海水便宜,處理過程也較容易。
吉寶基礎設施並未透露新水廠的建造費。水廠落成後,將以首年每立方公尺1.07867元的價格,向公用局供應水。
海水淡化是我國的“四大水喉”之一,另三大水源是集水區蓄水、新生水及向馬來西亞購水。
現有兩座海水淡化廠每天共可生産1億加侖水,位于大士的第三座淡化廠預計今年底建好,裕廊島的第五座淡化廠則預計2020年完工。
馬善高指出,淡化海水由于較消耗能源,其成本比處理淡水來得高,公用局正設法降低能源消耗量,以確保能源可持續性及減低生産成本。
他指出,我國的用水需求到2060年預計將提高一倍以上,須繼續生産新生水和淡化海水,以分別滿足55%和30%的用水需求。
政府將從明天起和明年7月,分兩個階段把水價調高30%。
馬善高說:“隨著我們擴大水供,我們也須繼續加緊管理用水需求,鼓勵個人及非住家用戶繼續節約用水及提高效率。每節省一滴水,意味著投入在增加水供方面的資源和成本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