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敏島現有約70間甘榜屋,目前已有五間確定參與修複工程。這五間甘榜屋的損壞程度各異,因此所需的修複工作也各有不同。
首批烏敏島甘榜屋修複後,將有望開放給社區團體及個人使用或管理。不過,整個修複過程和之後的使用管理,除了要有具持續性的設計,也須符合烏敏島特有的風土民情。
爲此,國家公園局和“烏敏島網絡之友“(Friends of Ubin Network ,簡稱FUN)將推出一套指南,指導修複工作;社區團體和個人在使用修複後的甘榜屋時,也要盡可能符合“烏敏島計劃”(The Ubin Project)宗旨,維護島上的多元化自然生態和人文遺産。
烏敏島現有約70間甘榜屋,目前已有五間確定參與修複工程,它們均已空置多年,地契已歸還政府。這五間甘榜屋的損壞程度各異,因此所需的修複工作也各有不同。
總理公署部長兼內政部、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李智陞昨天在第六屆“烏敏島日”(Ubin Day)活動上致詞指出,有意識地保留和提升烏敏島鮮活的文化遺産,需要來自政府機構和社區夥伴的共同努力,這也是一段長遠的合作關系。烏敏島即將展開的甘榜屋修複計劃,便是公園局與“烏敏島網絡之友”,以及其他有興趣參與的個人團體,在這旅程中邁出的第一步。
李智陞說:“甘榜屋是烏敏島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烏敏島網絡之友’和不少社區團體過去一年來對參與甘榜屋的修複工作都表示有興趣。我們希望邀請更多社區夥伴和個人加入計劃,共同推動甘榜屋的修複工作……這個計劃也是保留烏敏島特色的第一步。”
甘榜屋修複計劃目前仍在初步階段,“烏敏島網絡之友”正在積極收集來自島民和社區團體的反饋和建議。
除了修複無人居住、失修多年的甘榜屋,公園局和社區夥伴也在同時探討改善現有島民的居住環境。
新加坡傳統文化學會(Singapore Heritage Society)會長蔡愛琳博士受訪時認爲,烏敏島作爲我國最後的甘榜之一,無論是修複空置的甘榜屋,或提升現有島民的甘榜屋,都是對保留甘榜文化極其重要的工作。
蔡愛琳說:“甘榜文化需要居民傳承下去,因此如何維持現有島民居住的甘榜屋,讓他們住得安全舒適也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烏敏島年底展開 生物多樣性調查
另一方面,公園局將于今年底在烏敏島上展開生物多樣性綜合調查,爲期兩年。
烏敏島目前有約720種本土植物,300多種哺乳動物、鳥和爬蟲類動物,以及約240種蝴蝶、蜻蜓和豆娘(damselfly),其中有好些動植物只能在島上找到。
領導調查的公園局自然保護處(烏敏島)經理托馬斯(Noel Thomas)指出,這是當局首次對島上生態環境進行大型調查,借此整理和更新烏敏島動植物的基本資料。
托馬斯說:“我們之前做了很多小型調查,但這次將能整合數據,更全面地掌握烏敏島的生態環境,以便協助我們做長遠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