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先後任職于哥倫比亞大學、密歇根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杜甯凱博士表示,“我認爲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高等教育是關注圍繞某個問題的研究及一所大學的研究能力。雖然在這個階段,依然會有教育和教學部分,但它將是更高層面的東西。所以說,高等教育的管理是要將教學和研究結合在一起來執行的。而在K-12階段,我們更加關注教育和教學,要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關注學生的行爲、認知、社交發展情況的關系上。此外,如何根據學生的需求調整教學方式與方法也非常重要。”
基礎教育哪國強?毋庸置疑肯定是新加坡。那麽新加坡的基礎教育有什麽特色呢?
號稱全球最大規模的OECD中小學排名統計,基礎教育排名世界第一的是新加坡。它的基礎教育關鍵詞“分流考試”“小學選修”“雙語”“儒家”“鞭刑”“編程”。
歐美國家當中,英國排在第20名,美國與意大利並列第28位,非洲國家則排在末尾。
新加坡的國民教育
在新加坡,每個孩子都可接受至少十年的國民教育:六年小學教育以及四年中學教育。讀寫能力、數學、英語、母語(包括漢語、馬來語、泰米爾語)是基本的知識性教育,另一方面,體育、道德教育、創意訓練及獨立的思考方式(Critical Thinking),同樣也是新加坡國民教育的重點。
教育功能的兩個層面
新加坡一直將教育的功能定位在培養個體和教育國民兩個層面:
其一,培育個體。從根本上來說,教育就是培育一個人,使他能全面發展。配合家庭教育,正規教育必須謹慎、費盡苦心地塑造年輕人的品行。教育最終必須能使每個人發揮自己的才華和潛能,並且保持身心健康。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對自己、家人及朋友,都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和肩負相應的義務;
其二,教育國民。任何人不能離群而居,社會讓個人通過各自的貢獻,找到適當的立足點及保障。他也肩負起對社群的義務和責任,由此他能獲得生命的意義,找到自己的定位。因此正規教育必須培養年輕人的愛國情操,這樣才會把新加坡當成是自己的家園,成爲居住與奮鬥的佳所,也是自己願意獻上所能使它更完善、被感召時會義無反顧地捍衛他的家園。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也是對社群及國家盡責的人。
以學生爲中心的價值觀驅動教育
新加坡的基礎教育,在語言上是以英語爲官方語言,同時兼顧母語的雙語並進方式。小學六年制,中學四年制(或五年制),大學預科2年。隨著時代的發展需求,新加坡的教育已經從以能力驅動爲主的教育邁向了以學生爲中心的價值觀驅動教育。這一改變,是未來的需要,同時也正好彌補了國內應試教育的不足之處。爲那些偏科又有特長的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教育平台和發展前景。
新加坡教育核心
品格和公民教育一直是新加坡的核心,是21世紀技能框架和學生學習成果的核心。
基礎教育課程設置與時俱進
爲配合新加坡“智慧國家”(Smart Nation)的基本國策,教育部和資信部大力推廣信息科技教育,從中小學開始強調計算機技術尤其是編程能力的學習。目前新加坡的部分學校已爲學生開設編程與程序設計的選修科目,並通過校內項目培訓學生編程技能。
另外,新加坡政府年年加大對信息科技教育的投入,舉辦各類相關的學習計劃和比賽。比如資信局推出的“[email protected]”計劃,就是以小學至高中生爲對象,希望鼓勵他們學習編程和“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借此啓發其對科技和數碼媒體的興趣,培養未來的科技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