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3月2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稱新加坡本地病例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發病初期病毒量最多,傳染性或更高。該文章稱,針對新加坡本地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發現,在病患染病初期出現咳嗽和發燒等輕微症狀,病毒量最高,隨著病情發展病毒量顯著減少。研究人員呼籲,就算出現輕微症狀也得戴口罩和看醫生,留在家中休息,避免散播病毒。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指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患者一般先出現咳嗽、發燒等輕微症狀,之後再惡化至肺炎等,但是當患者發展爲肺炎時體內病毒量已顯著減少。
新加坡研究稱隨著病情發展病毒量顯著減少。圖據聯合早報
新加坡衛生部衛生科學長陳祝全教授曾在SARS疫情期間擔任新加坡衛生部醫藥總監。他指出,這種情況與SARS相反,SARS是隨著病情加劇病患體內才産生更多病毒。新冠肺炎特征更像流感,患者症狀較輕微時體內有更高的病毒量。
那麽,病毒量高是否意味著傳染性較高?梁玉心表示,這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確定。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的是病毒基因量,但無法分辨活病毒和死病毒,而只有活病毒才能自我複制並具有傳染性。
研究人員呼籲,就算出現輕微症狀也不能掉以輕心,也需要佩戴口罩並及時就診。
采寫:南都記者 向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