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部分國內來新加坡的普通人來說,買房不僅僅是錢的事,還要考慮各種政策限制,比如政府的補貼條件等,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外國人篇:
剛剛來到新加坡,大家都是外國人,一般來說都是老老實實租房住。但如果有需求,比如結婚生子了,那也是要硬上一套房子的。外國人在新加坡只能買公寓,目前的價格便宜的40平米的一臥公寓大概60萬,其中首付25%,要15萬。再算上不到3%的買家印花稅和20%的額外印花稅absd,大概13萬,再考慮可能的一些其他花費,比如超出銀行估價的cash over valuation部分也需要現金支付的話,要求現金在30萬以上。相對來說,貸款額度大概是工資的120倍(具體根據利率會有變化),貸75%的尾款,也就是45萬的話只需要3750的月薪,反而不是太大問題。
購房後按現在的政策,第一年內賣出賣家印花稅是12%,以此類推每年減4%,三年後賣出沒有稅。
從外國人的角度看,公寓用于自住是不錯的,但是由于高額的稅率,如果想投資風險不小。
如果外國人以後轉成了PR,額外印花稅可以降到5%,大大降低了現金壓力,但是這中間的等待成本要三到五年甚至更久。
PR篇:
如果沒有夫妻雙方PR都滿三年的話,那也只能買公寓,但是額外印花稅只有5%,相對來說劃算很多。
如果夫妻雙方PR都滿三年了,可以考慮買二手政府組屋,目前的二手四房組屋大概90-100平米,價錢在40-60萬新幣左右,蔡厝港三巴旺海軍部等位置較爲便宜,大巴窯碧山等地價格貴很多。十年內的新組屋相對于舊組屋在市場上更受青睐,相對也有一定溢價。
需要注意購買政府房,無論組屋還是EC,貸款額是工資的60倍左右,比公寓貸款的額度少一半。
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打算之後轉公民申請BTO或者拿政府補貼的話,需要賣出公寓30個月後才有資格。
所以目前主流兩種購房策略:
1. 拿到PR後馬上買入公寓,在拿到公民之後賣掉公寓,這之間大概三年時間正好沒有賣家印花稅,然後去買二手組屋,沒有政府補貼。二手組屋住滿五年後,申請BTO組屋/新EC或者拿政府補貼買二手組屋。因爲BTO 組屋目前的家庭月收入上限是14000新幣,申請新EC的上限是16000新幣,所以要考慮這段時間內的工資漲幅水平。
2. 拿到PR之後繼續租房等公民,拿到公民之後,一般選擇直接買二手組屋,可以拿到至少4-5萬的政府補貼。也可以看是否有馬上可以建成的新組屋/EC的剩余單位,即sale of balance。因爲國人在拿到公民之後普遍年齡已經不小,所以一般不會再繼續租房等三年新組屋或EC建成。
一般來說,政府補貼的額度沒有BTO拿到房住滿五年賣出後賺的多。
拿政府經貼或者BTO之後,還有一次機會再BTO,但是要交resale levy給政府,相當于償還之前的補貼,目前四房要交4萬新幣。
部分人也會考慮PR之後直接買公寓,然後不再考慮組屋,從價值上來說,公寓的升值速度可能超過組屋的升值和補貼之和。
注意拿補貼和購買新組屋目前都有家庭收入14000的上限限制,購買新EC的上限是16000。
公民篇:
從外國人拿到公民,如果年齡還小,可以考慮按照本地人的路線走,即申請新組屋或者EC,在居住五年後考慮賣出。
如果不想耽誤時間,也可以直接買二手組屋,這也是部分本地人的選擇之一。
對于大部分國人來說,拿到公民身份的時候,都有了一定積蓄,可以考慮夫妻二人中一個人挂名組屋,作爲唯一的owner,另外一人是occupier。這樣的情況直接的影響是貸款額度的減少,只有owner一方可以申請貸款。但是之後occupier一方可以單獨出來買公寓,沒有absd或只有PR的absd。
如果直接購買公寓,可以考慮夫妻持比分配爲99:1,方便以後可以將一方份額全轉到另一方名下,這樣第二套房規避absd。
總的來說,對于來新加坡定居的國人來說,通過合理的規劃,可以在購房上節省大筆的開支,在政府框架內利益最大化。
關注公衆號,獲得更多專業咨詢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