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的意外,中國足協正式下發了李鐵出任國足新任主帥的通知,參加新一期國足集訓的27人大名單也正式出爐,也標志著國足重新開啓沖擊2022的腳步。
李鐵要帶隊嘗試不一樣的足球
關于李鐵出任國足主帥,自從他帶隊打完東亞杯,很多人就已經猜到了。而對于李鐵而言,他在國家隊的工作,也早就在帶隊備戰東亞杯就已經開啓了。雖然這一次參與國足集訓的球員,跟參加東亞杯的人員略有不同;但是從招入的球員特點來看,李鐵很可能會延續帶隊打東亞杯的思路,他要嘗試帶隊打一種不一樣的足球。
何爲不一樣的足球?首先李鐵的理念跟大多數本土教練是不太一樣的;這也跟李鐵的經曆有關,畢竟現如今的國內一線教練裏,很少有像李鐵這樣既在英超這樣的頂級舞台踢過,又在裏皮這種世界級名帥身邊長期學習的經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李鐵的執教思路也受到了裏皮的影響;從他在東亞杯帶隊打日韓的比賽,延續了裏皮時期的壓迫式打法可以有著很鮮明的體現。當然在李鐵的執教理念中,也有跟裏皮不太一樣的地方;他有理想化的一面,想要追求打的好看一點,這也是他在帶卓爾時一直在追求地面配合,在東亞杯打日韓也在嘗試去控制比賽的原因所在。
客觀的說,在東亞杯上,李鐵想要踢的東西沒有完全體現出來;特別是打韓國隊的比賽,0比1的比分看起來雖不錯,但體現出的內容卻是很糟糕的。但是那個稍顯疑惑性的0比1,在某種程度上也給了李鐵更大的空間,以及堅持已有風格的勇氣時,即便新一期國足名單,體現出了海選的意思,但是把蒿俊闵、吳曦、張琳芃、楊旭、顔駿淩、艾克森、池忠國等原本的主力招了進來,李昂、姜至鵬、曹赟定、張稀哲、劉殿座等一些李鐵比較欣賞或是在東亞杯重用的球員以及唐淼、劉彬彬這種比較有特點的球員,再加上幾名李鐵的舊部,這也同樣釋放出了一種,李鐵要從本期集訓開始進行國家隊新老交替,提前打磨技戰術的信號。
重塑國足精神面貌
過去幾年,每當國足打的不好,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質疑球員態度的言論;特別是從2018年開始,當裏皮在賽後一次次表達了類似于“球員沒有鬥志”的表述,外界對國腳們態度上的質疑也到達了頂峰。但是在某些比賽,當我們的球員打著封閉上去,有的球員跟對方硬碰硬直接被擔架擡下去,幾乎所有人下來後都是汗流浃背的,再說大家不拼是不客觀的。當然也確實存在部分球員,因爲心理或身體的原因,沒有完全拼到點上的情況,但這個問題不能完全怪在球員身上,也同樣說明主教練沒有把球員的積極性給調動起來的背景下,我之前在《國足選帥,不管誰上!請務必抛棄“強者”思維!》就提到過,國家隊未來需要在技戰術和精神兩方面同時開啓重建腳步。
高位逼搶+傳控,這是李鐵在東亞杯時所堅持的,也有可能會成爲未來國家隊的戰術思路。而在東亞杯上,大家記住了李鐵在場邊“喊不停”的畫面。即便李鐵喊了那麽長時間,國足在東亞杯上依舊會時不時的暴露出陣型脫節,傳接球不到位等問題;但是當主教練在場邊不停的招呼球員,既是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提醒球員,掩蓋了一些問題,也同樣是對球員的一種激勵。當國足打完東亞杯,各方沒有再拿“態度”質疑,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李鐵短時間內重塑球隊精神力量一種認可。
新一期國足招入的球員裏,除了極個別球員以外,大多數球員都是能拼或者是關鍵時刻在場上能豁的出去的球員。這樣一份考察名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李鐵對于球員的考察標准,更爲看重的或許是“態度”!
李鐵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
從裏皮手中接過國家隊的教鞭,這是看起來壓力不算大的活;畢竟世界冠軍教練帶中國隊也沒帶明白,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各方對于國足的期望值。但中國國家隊始終是非常受關注外界的,因此李鐵出任國足主帥,在無形中也必須要承擔一定的壓力。
作爲本土新生代教練的代表,李鐵的身上既有傳統本土教練勤勉、認真的特質,他的身上也有一種“要強”的精神。李鐵在卓爾的教練團隊,是2019賽季中超唯一一個沒有外教身影的教練團隊;當初組建卓爾的團隊,李鐵就在邀請助手時,提出了“創業”的概念。而這一次雖然有可能會有外籍助手輔佐,但是對于“少帥”李鐵來說,接手國家隊依舊等同于“創業”。
接手國家隊之後,李鐵需要解決裏皮留下的難題,比如後防搭配,再比如鋒無力。而對于李鐵來說,他還有可能會遇到裏皮沒有碰到的問題,比如說該如何在歸化球員和國內球員之間找平衡?畢竟裏皮時期只有艾克森和李可;可是從今年開始,有資格獲得代表國足出戰的歸化球員數量可能會激增的背景下,李鐵用不用?怎麽用?如何用好?
前國腳楊晨在做客《中超吐口秀》時,在談到裏皮和米盧在中國執教的區別時,是這麽描述的:“國外的教練一般都認爲,我只要把方向告訴你,至于怎麽踢,你應該很清楚,下面是你應該怎麽創造了。但是中國球員不行,打小受到的教育是,教練讓你這麽做,你就必須這麽做,米盧就清楚到這一點,他把握住了中國人是什麽樣的教育方式”。而裏皮在離開中國後,接受意大利媒體采訪時,也同樣提到了中國球員普遍缺乏創造性。除了創造性有所缺失外,有時候我們的定位球進攻,主罰球員沒把球踢起來時,對方會往外壓,隨時准備反擊,而我們的球員有時候還會往門前沖或者在原地等球;有時候對方的傳中球或者我們的定位球、角球,球的高度差不多在3米、4米,在肯定頂不到的情況下,我們的球員非要跳起來爭一下,而沒有第一時間往球的方向移動,也同樣能體現出中國球員的應變能力也有所欠缺。
創造性和應變能力,這是相較于身體、技術而言,中國足球現階段更不好解決的兩大問題。這個問題不光是現在這批球員的問題,也不光是中國青訓、中國足球的問題。曾經先後師從米盧和裏皮的李鐵,或許比大家更爲清楚這兩個教練在中國的成功之處,以及裏皮在中國國家隊帥位上不成功的原因時,或許李鐵在改造國足,大膽啓用新人的過程中,更應該保持著一份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