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個問題,直到今天,印度和尼泊爾還在“撕”著!兩國都想把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家鄉——迦毗羅衛城,攬入自己的名下。
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是古迦毗羅衛國釋迦族人,乃該國淨飯王的太子,本名喬達摩·悉达多;他出家成佛后,别人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依佛經所說,釋迦牟尼的母親、淨飯王的妻子摩耶夫人,夢白象入懷而成孕;臨産前,按當地的習俗要回娘家分娩,但摩耶夫人走到半路,在藍毗尼園就生下了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在迦毗羅衛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最終棄家出走,修道成佛,創立了佛教。
今天,釋迦牟尼的出生地被普遍認爲是尼泊爾小鎮藍毗尼,這一點爭議不大;但對于其家鄉迦毗羅衛究竟在哪,卻有兩種意見相持不下:一種認爲,尼泊爾南部邊境的提羅拉科特就是迦毗羅衛;另一種則認爲,印度北部邊境的庇浦拉瓦才是迦毗羅衛。
事實上,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去天竺求法的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到過迦毗羅衛,並留下了相關記載。然而,他們對迦毗羅衛具體位置的記載,卻有所不同:法顯說是在藍毗尼西面約15公裏處,而玄奘說在藍毗尼西面約23公裏處。可見在那時,人們對迦毗羅衛究竟在哪,似乎就已經有些模糊了。
此後數百年,迦毗羅衛廢墟逐漸被歲月所塵封,直至完全不爲人們所知。
時間到了19世紀,隨著佛教研究及現代考古學的興起,不少專家學者開始搜尋考證被人遺忘的佛教聖地。
1896年,印度考古學家費拉首先確定了釋迦牟尼出生地藍毗尼的所在地,位于尼泊爾南部靠近印度邊境的地方,因爲他在那裏發現了阿育王爲紀念釋迦牟尼誕生地而樹立的藍毗尼石柱,以及其他一些遺迹。
1899年,印度考古學家穆吉克以玄奘的有關記載爲線索,在位于藍毗尼西北約23公裏、尼泊爾南部邊境一個叫提羅拉科特的地方,發現了一座沉睡的地下古城,他認爲這就是迦毗羅衛城遺址;1961年後,印度、尼泊爾、日本等國的考古學者又在當地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現了更多與佛教有關的遺址及文物,可以上溯至貴霜王朝、孔雀王朝乃至釋迦牟尼時代。
提羅拉科特即迦毗羅衛的說法,逐漸得到了人們的公認。
不過,有一點遺憾是,該地出土的文物中,沒有一件可以確證,提羅拉科特就是迦毗羅衛。所以一直有人懷疑,迦毗羅衛城遺址可能另有所在。
懷疑派們將目光轉到了印度北部邊境的一個小荒村——庇浦拉瓦。此地位于藍毗尼西南約15公裏處,與法顯的記載大致吻合;而且,早在1898年,英國人佩普就曾在此地一個佛塔廢墟中,發現了一個滑石制的舍利壺,上面有婆羅門謎字體銘文(譯文):“這是釋迦族佛世尊的遺骨容器,是有名望的弟兄及姐妹、妻子們(奉祀)的”。
不少學者認爲,佛經載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佛舍利八分而由八個國家各自起塔供養,這就是釋迦族分得的那一份。
1970年代初,印度考古人員在庇浦拉瓦展開發掘,取得了轟動世界的成果:他們在佩普發現過舍利壺的佛塔廢墟下部,又發現了兩個滑石制的舍利壺,判斷爲釋迦牟尼逝世時代的東西;
更爲驚人的是,他們在該佛塔東側一個僧院遺址中,發掘出四十余枚赤陶制的封印和缽蓋,其中一枚封印上用婆羅門謎字體印著(譯文):“唵!迦毗羅衛的提婆跋陀羅僧院的比丘僧伽(所有)”,另一枚封印上爲(譯文):“大迦毗羅衛的比丘僧伽(所有)”。
這是非常強有力的證據!因此不少學者認爲,庇浦拉瓦才是真正的迦毗羅衛城!
不過,支持提羅拉科特的學者則提出,這些封印和缽蓋也有可能是從其他地方傳入庇浦拉瓦的,他們仍主張提羅拉科特才是迦毗羅衛。雙方各執己見,爭論不休,至今仍沒有定論。
由于這兩個地方分屬印度和尼泊爾,這又演變成了兩國之爭。畢竟,這背後還與經濟利益有關,每年有數十萬的朝聖者,他們當然要去真正的迦毗羅衛城遺址。而且,這也決定了釋迦牟尼的籍貫:以今天的區劃來看,他究竟是印度人,還是尼泊爾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