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這個春天,對全球都是特殊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兩日已經有不少國家先後宣布降息。先是澳大利亞宣布降息25個基點,隨後新興經濟體的馬來西亞跟進。但最具指標意義的,還是美聯儲宣布降息50個基點。
“美聯儲決定降息的速度和幅度都超出了市場預期。”經濟學家李迅雷在分析中指出,首先,市場此前普遍預期美聯儲降息幅度爲25個基點,但實際降息幅度爲50個基點;其次,市場此前預計美聯儲將在3月17日的會議後宣布降息,但沒想到3月4日,美聯儲就采取了行動。
仔細分析起來,美聯儲此次降息動作“又快又猛”是有多種原因背景的。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球的産業鏈和供應鏈都受到影響,美國國內經濟迫切需要政策提振;
第二,美國總統特朗普近兩年一直在抨擊美聯儲的降息速度不夠快,特別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往常,美聯儲還能爲貨幣政策獨立性“做做樣子”,但在這個重要當口,美聯儲也就“順水推舟”了。
但問題是,單純的降息真的有用嗎?
在美聯儲宣布降息的第一時間,華爾街投資者的第一反應是,“這是個正確的決定,卻是一個錯誤的行動”(right decision,bad action)。因爲資本市場本身也是一個風險市場,美聯儲采取如此果斷的降息措施,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內對風險的預期。
經濟學家楊德龍撰文指出,“當前海外投資者避險(risk-off)濃厚。”道瓊斯指數上周大跌12.36%,跌幅堪比次貸危機,但更重要的是,作爲傳統避險資産的黃金相比最高點下跌6%,“這說明投資者只想持有流動性(現金和國債)。”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作爲美股投資人看到美聯儲降息如此“果斷”,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還有什麽風險是我不知道的嗎?”“未來降息空間變小了,還有什麽辦法能救經濟嗎?”
簡而言之,此次美股在美聯儲降息後的大跌,反映了次貸危機以來的貨幣政策的效果逼近極限了。單純降息已經不能起到提振經濟的作用,最要緊的還是經濟結構的調整。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後,中美兩國的科技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都非常不錯。
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爲,從市場表現看,真正頭部的科技類公司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基本上是“免疫”的,“騰訊也好、臉書也罷,都在本次疫情期間表現如常。”特別是國內,很多行業都在討論,是否此次疫情過後,是否能夠推廣“非接觸”業務的可能性。
而且從全球看,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至少自2019年10月份開始,科技板塊股價就已經開始走強。全球半導體行業景氣觸底回升、美國幾大標志性公司披露的年報明顯強于市場預期等等,這些因素被認爲是科創類公司基本面改善的重要原因。
對國內來說,我們此前一直將5G、芯片等統歸于“大科技概念”。但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指出“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被市場解讀爲“新基建”,並迅速成爲市場討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