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許寶琨
即將公開招標的新農業用地有可能吸引財力雄厚的企業或外國業者競標,但政府制定的多項措施,包括定價招標、爲業者安排“顧問”、關注生産力指標等,相信能助本地業者不在競標中吃虧。
公開招標農業用地令不少本地業者感到焦慮,擔心沒有能力撰寫競標書,以及無法與財力雄厚的大企業競爭,最終被淘汰出局。
國家發展部兼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指出,改變總是讓人難以適應,但這也可以被視爲農場引進新技術與設施、根本地改善運作模式的契機。
他在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招標條件重視生産力與科技運用,用意在于“施加一點壓力”,鼓勵本地業者加快轉型步伐。政府收集多家農場反饋後,也修改了一些條例,爲業者提供更多援助。
例如,招標評估將重視競標者過往的表現和是否有相關經驗等,這有利于目前已有高生産力的農場。此外,政府將新租約從原來的10年延長至20年,讓業者做更長期的規劃。
用于生産蔬菜、蛋類和食用魚這三大“核心糧食”的農業用地,政府也修改招標方式,采用“定價招標”。這意味著政府招標時就會公布地皮價格,要得標看的是企劃書的質量,而非在標價上一較高低。
因此,本地農場不必擔心在財力方面被比下去。許寶琨說:“財力雄厚但概念不足的競標者不會得標,有錢但沒有良好記錄的人也不會得標。”
本地業者有“天然優勢”
政府今年初也曾宣布,將安排客戶經理當顧問,協助本地業者籌備競標書、申請津貼等;農業生産力基金津貼的發放方式則從之前的“先自掏腰包,再申請補貼”改爲一旦申請獲得批准,就能立即獲得30%津貼,緩解業者現金周轉壓力。
許寶琨強調,政府無法阻止任何人參加公開招標,因此不排除有外國業者進軍本地農業,但本地業者也具有一些“天然優勢”,包括了解本地氣候和市場口味。“定價招標、經驗、生産力和過往表現紀錄,若本地業者明智利用這些條件,提出高質量的企劃書,這將對他們有利。”
我國目前有358個農場,其中212個是糧食農場,其余則是胡姬花圃和觀賞魚養殖場等非糧食生産農場。部分農場已表示有意競標新土地,但也有一些考慮結束營業。
許寶琨說,他接觸的一些農場業主年邁,沒有接班計劃,孩子也不願接手,招標須給予有能力的業者公平競爭的機會,轉型之際,一些業者退出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