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梅 報道
通過網絡平台爲個人衆籌的方式近來更普遍,捐款如何被使用也因此更引起關注。
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將與非營利組織“希望之光”合作,讓它利用中心的Giving.sg捐款平台爲個人進行籌款活動,希望公衆通過這個集中平台更有效地幫助有需要者。
一站式的捐款與志願活動報名平台Giving.sg集合各非營利組織推廣的公益與籌款活動,由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NVPC)管理,有超過450個非營利組織使用這個平台。這個年底,組織“希望之光”(Ray Of Hope Initiative)也將借助Giving.sg平台爲個人籌款。
近來有較多人會通過網絡衆籌平台分享自己的遭遇,以籌集善款,日前就有一名患上末期卵巢癌的單親媽媽,通過這類平台籌集約90萬元的善款,相關政府機構在評估她的近況後,基于她的經濟情況已改善,終止援助津貼。這因而引起一些公衆關注衆籌平台在幫助有需者方面的功用、善款會如何被使用等問題。
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發言人答複《聯合早報》時指出,有時會有公衆通過Giving.sg尋求幫助,中心便會聯系可幫助他們的慈善組織,但這樣的做法有它的局限,因爲慈善組織有各自的項目與籌款活動得兼顧。希望之光有一套嚴謹程序,善款可用于幫助這些受惠者,確保良好的透明度和監管措施。
發言人說:“中心選擇與希望之光合作,因爲它在幫助有需要者方面有優良記錄,去年,它幫助了近50個家庭。希望借助Giving.sg這個平台,能讓它發揮乘數效應,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希望之光在捐款者與受惠者之間搭建橋梁,確保捐款真正用來幫助他們。”
目前,中心只允許注冊的慈善機構利用Giving.sg,盡管希望之光還不是注冊慈善機構,但中心受詢時說,希望之光的程序嚴謹,不會把捐款一次過交給受惠者,而是利用這筆錢協助他們支付電費、住屋開銷、學費或日常用品等。組織也會定期跟進受惠者的情況,讓捐款者了解受惠者近況。
自2012年設立的希望之光是國家福利理事會注冊會員。希望之光創辦人楊明章答複本報時指出,希望之光目前已通過Giving.sg平台招募義工,年底將通過平台爲有需要者籌款。楊明章也是投資管理公司Dymon Asia Capital創辦人之一。
組織向來都與學校、醫療社工和其他志願福利組織合作,接到轉介個案後,工作人員將做跟進。楊明章說:“工作人員接到個案後,在籌款前都會評估每起個案的需要和真實性。工作人員會嚴謹跟進,並協助這些有需要的家庭,確保捐款妥善地用來幫助他們。”
自成立以來,希望之光處理超過250起個案。一些家庭會撥電給組織,說他們遇到困難,不過當組織向他們要求能證明病況,或經濟支柱無法工作的文件時,他們卻說沒有相關文件。約35%個案因缺少所需的文件證明,或不願公開他們的故事,無法獲組織協助籌款。
慈善總監:
公衆應謹慎看待籌款活動
如果所籌善款多于目標,希望之光會將余款轉去幫助其他受惠者。
公衆梁曉雲(36歲,財務顧問)受訪時說,Giving.sg是有信譽的捐款平台,允許另一個組織借助它的平台爲有需要的個人籌款,相信一般公衆在捐款時會比較放心。但她也關注組織如何處理多余的善款,若如組織所說會向捐款者公開,大家會更放心。
針對越來越多人利用衆籌平台達到籌款目的,慈善總監辦事處受詢時提醒公衆謹慎看待籌款活動,包括網上籌款。捐款前應考慮受惠者是誰、能否確定捐款會交給受惠者等問題。如果有疑慮,公衆應向籌款者詢問詳情,公衆不應因感覺壓力而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