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崩盤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市場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憂慮,導致3月10日歐美隔夜股市全面暴跌:
美國華爾街股市盤中一度跌停板,三大指數閉市時,跌幅介于7.3%到7.8%之間,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道瓊斯工商指數暴跌2014點,報2萬3851點;標准與普爾500指數下挫226點,報2747點;反映科技股走勢的納斯達克指數重挫625點,報7951點;
反映市場恐慌情緒的VIX指數飙升20多點,報62.12點,創下11年多來的新高;
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和德國法蘭克福股市暴跌7.4%到8.4%;意大利股市也狂跌11.2%;
受油價暴跌影響,原油與金融板塊普遍下滑,包括蘋果、谷歌以及微軟等大型科技股也全線走低。
其中道瓊斯指數大跌逾2000點,爲曆來最大跌幅。由于曾跌幅超過7%,因觸發道瓊斯指數及標准普爾指數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而停止交易15分鍾,道指恢複交易後再跌至23818點,跌幅達2046點,以點數計跌幅爲美股曆來最大。
什麽是熔斷機制?怎樣才會觸發?
熔斷機制主要是參考標准普爾指數,當標普跌7%,三大指數便會停止交易。
美國推出熔斷機制的原因,目的是避免出現自由落體(Free fall)的跌勢,主要是因爲1987年10月19日曾出現“黑色星期一”,當時道指暴跌508點,跌幅高達22.6%,其後美國于1988年2月推出熔斷機制。
如今美股熔斷機制以標准普爾500指數爲基准,並分爲3個階段。首階段是當標普500指數爲例,若指數較上一個交易日跌幅達7%,隨即觸發熔斷機制首階段,暫停交易15分鍾。
若恢複交易後,標普500指數跌勢未能喘定,幅度更擴大至13%,便會觸發第二輪熔斷,再暫停交易15分鍾。但上述安排只限于美國東部時間下午3時25分前,否則不會暫停交易。
至于第三階段,則要標普500指數跌幅達20%,屆時便會直接暫停交易至收盤。
雖然美股接連大跌,但估值仍高于曆史平均。不過有部分投資專家便警告,若疫情進一步影響美國消費和生産,或會令美股再度“崩盤”,近日的大跌或只是大股災的開始。
警號一:來自諾貝爾獎得主示警
之前一段時間,美國股市創下了最長牛市紀錄,三大指數過去多年錄得顯著升幅,令美股股值偏貴。
目前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市盈率分別爲30、18和17,都是遠高于曆史平均值。過往美國經濟和企業盈利增長較快時還好,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于美國擴散,或會重創美國經濟,美股的高市盈率無可避免會面臨調整。
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也于近日發布了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帶來嚴重後果,隨病毒令人們突然意識到有更大風險,將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壓力。
根據他自創的周期性調整市盈率(CAPE)指標(即股票與過去十年公司收入比),美股股價目前已被嚴重高估。他過往也曾警告,美股泡沫隨時爆破,投資者須知道股市大跌根本不需任何原因,因爲股市的泡沫最終都會完結。
警號二:美國息率或重回“零”年代
美股過去多年升勢不止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全球主要經濟體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推行量化寬松(QE)的貨幣政策,令全球熱錢泛濫,股市資産價格自然水漲船高。然而QE推行到極致,會令息率減無可減。
而美國目前已離零息率不遠矣,本月初美國聯邦儲蓄局突然舉行緊急議息會議,減息半厘,但其後美國股市繼續下挫,令再度減息的呼聲更大。來自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便估計,美國聯邦儲蓄局于3月和4月的會議將再分別減息0.5厘,令聯邦基金利率區間降至0至0.25厘,再創史上最低。
2008年金融危機前,聯邦基金利率高達5.25%,令聯儲局有足夠空間不斷透過減息刺激經濟。但美國現時已離零息率不遠,在資産格價仍然高企,但疫情、美國大選、原油價格戰等紛紛出現的情況時,聯儲局再減息救市的操作空間極爲有限,或會引致更嚴重的經濟和金融危機。
警號三:“恐慌指數”或高處未算高
股災往往跟投資者信心密切相關,當投資者對市場太有信心時,容易忽視風險並高估資産價值,造成資産泡沫。到市場恐慌時,泡沫爆破,投資者爭相離場,又容易放大跌勢,令股市出現非理性的過度調整。
前幾年,有“恐慌指數”之稱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指數(VIX)長期處于低位,更曾于2017年底創下8.56的曆史新低,當時有分析便批評,市場太樂觀、容易忽略風險,過度推升股市。
到近日,美股則變得十分波動,標普500指數已連續4個交易日大升或大跌2.5%或以上。恐慌指數一度升至62.12,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高。不過恐慌情緒或未見頂,因爲疫情和原油價格戰對經濟的真正影響還未浮現,彭博便報道有投資者買入VIX認購期權,恐慌指數周二會升到三位數。若市場恐慌情緒真的再大幅度升溫,美股離股災恐怕只有一步之遙。
爲提振經濟,減弱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帶來的沖擊,亞洲各國和地區相繼出台經濟對策,以新加坡爲例,目前政府可行的方案有:
財政預算釋放福利
新加坡政府2月18日發布的2020財政年度(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預算,列入了總額爲64億新元的資金,用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將針對所有企業,以平均每家企業15,000新元爲上限,返還25%的法人稅,還將對190萬名企業員工給予工資補貼。
政府還對深受打擊的旅遊、航空、零售、餐飲、計程車等行業采取個別援助措施,其中包括對酒店、綜合度假設施返還10%至30%的固定資産稅等內容。政府還決定以支持家庭經濟的名義,對21歲以上民衆,按其收入情況發放100新元至300新元現金。
分散經濟來源
此外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長陳振聲(Chan Chun Sing)認爲,本次疫情所造成的影響對于各國來說皆是個很好的教訓,各國政府應重新省思在經濟方面對于單一國家過度依賴的狀況。
由于新加坡的經濟相當仰賴出口,2019年的中美貿易戰已經導致新加坡的景氣受到了重創。而本次疫情的爆發,亦使新加坡的經濟再度面臨挑戰,陳振聲表示,隨著疫情的擴大,各國的産業皆多少會受到波及,而關鍵是在于各國政府的因應政策、以及恢複的速度。陳振聲表示,目前對于新加坡而言最重要的任務,便是經濟來源的分散,新加坡政府呼籲企業,應減少對于特定産品及特定市場的依賴。
加強與域內國家的合作
不只是此次疫情的影響,加之2019年以來中美貿易戰演變成持久戰,除了位處風眼的中美兩國,亞洲各國亦受波及!因此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盟國家加強區域內的經濟貿易合作,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下,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東盟國家國家爲了進一步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加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已經提出建立一個以東盟爲主導,全面、現代、高質量、互利的自由貿易區。
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東盟致力于加強區域經濟的一體化。一方面,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建立自由貿易區,另外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建立了自貿區。然而在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方向上,各國對于一體化的格局發展有所分歧:中國主張建立“東盟—中日韓”,即“10+3”自貿區,而日本則主張建“東盟-中日韓澳新印”,即“10+6”自貿區。
“
當前境況下,新加坡政府的預算案主要是穩住經濟局勢,新加坡國內的市場信心,但接下來的經濟表現如何,也將取決于國際的因素!
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3個月後仍未見好轉,新加坡政府還將重新檢討經濟穩定與支援配套。
由于與2003年SARS爆發時相比,新加坡與美國、中國的經濟聯系,還有中國與世界的聯系都比17年前更加緊密。這樣的相互聯系,意味著對全球旅遊業對供應鏈都會有連鎖反應。
不少新加坡人已經開始擔心供應鏈及美國股市市場受幹擾,雖然終將恢複但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新加坡政府還會已經局勢仍在演變,及時做出調整。
”
關注小南君
帶你了解更多新加坡資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