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手機,相信大家對它並不陌生,特別是在十年前,那時候的日本手機不僅漂亮,設計也很有創意,那個時候的日本手機可是緊緊的跟上了潮流,很多種日本功能機,例如翻蓋的、滑蓋的、多屏的、甚至還有帶隱藏led顯示的等等。日本手機的很多功能放到今天依然很有創意上的設計。
猶記得十年前,日本的手機在中國做開發測試,但是那個時候並不是功能機在中國流行的時候,日本手機在當時已經開始做前後攝像頭、屏幕畫質和很多具有生活趣味性的功能都超過後看出的iPhone一代。
日本的手機公司是以運營商爲主導的模式,例如當時的很多日本手機品牌:docomo、沃達豐和AU。相當于我們的移動、聯通和電信三家公司,但是與中國的這三家網絡通訊公司不同的是日本的這三家公司不僅僅有自己的網絡通訊,他們還有自己的手機標准,各自的系統。各個品牌爲這些手機生産硬件,是同一個運營商下的不同品牌手機,系統是差不多的(畢竟都是以安卓爲原型),但是又略有不同,外形設計和外部功能甚至區別很大。有很強烈的遊戲主機思路的影子,但總體來說還是很有想法的,畢竟日本的創新思維貫徹得很透徹。
但這個思路想要搬到國外,並且讓國外得衆人去接受卻是很難的。因爲日本的手機制造與世界的手機制造有些脫節,創新也要從大衆能接受的角度上去創新,過于標新立異反而適得其反,而且日本的手機制造在後續的時間裏包括到現在,一直是屬于一種封閉式的發展,就是只在自己本國的手機制造圈內發展,與世界手機制造的潮流有些脫節。更重要的是日本的三家手機通訊和制造商每個都有自己的發展生態圈,這就導致購買日本機後的使用和修複特別麻煩,他們之間並沒有基本的共同點,例如網絡共同,系統共同等,就像你買了沃達豐的手機就只能和擁有沃達豐手機的買家進行手機之間的交流使用,失去了手機最基本的共通功能,僅僅是不同手機之間可以撥打電話或者發短信。這個模式在日本環境下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到了中國,卻沒有這樣的環境去支撐三種共通特別少的手機使用者之間的交流,特別是不同的通訊選定,很束縛我們中國手機使用者的手腳。所以在後續的十年裏,隨著更多國內外智能手機的制造出現和普及,例如iPhone、三星還有國內的小米華爲等。令日本的手機很難在中國生存下去。
直到現在,除了松下和索尼等還在智能手機的制作和推廣下掙紮外,日本本土手機基本都退回了自己的舒適區即日本運營市場,最終在國外默默無聞。當然日本政府和運營商也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2010年以後虛擬運營商出現,2015年後日本國內的大運營商基本都開放了手機官解,2016年起日本總務省要求停止大幅度轉網優惠等,但是,對于對于那些日本本土手機廠商而言,要轉型成功並再次向海外出發,並不是那麽容易的。
總的來說,那個年代的日本手機做工精致、設計有趣、有高配的照相機和顯示畫質高等優點,還是要佩服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嚴謹的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