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不僅不招歐洲乃至全世界待見,而且其聲譽在國際社會上也不怎麽好,換句話說就是俄羅斯的人緣不是不好而是極差。俄羅斯陷入如此尴尬境地,肯定與其數百年的野蠻擴張有關,但是使其聲名掃地的不僅僅是因爲這個問題,還有不講信譽,時常爽約毀約背叛坑害盟友。
而在戰前歐洲列強“夥伴交換”的“外交革命”中,英國出于其大陸均勢政策的考量,與普魯士結盟以對抗奧地利和法蘭西的同盟。兩大陣營形成後,大戰就在歐洲大陸和列強的殖民地上同時展開,以慘烈的縱火攻城和損失慘重的野戰而著稱,且造成了重大死亡。
俄國一開始與奧地利結盟,在戰爭前期激烈的拉鋸戰中打得挺好的。其實,奧地利在戰爭准備階段就占有優勢,因爲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看得明明白白,法國、西班牙、巴伐利亞和薩克森等傳統的盟友,都在他那位可愛的表妹撺掇下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而且還拽上了強大的俄國。
所以,對于腓特烈大帝只有背水一戰,戰爭一打響,奧地利陣營是節節勝利,普魯士則是連吃敗仗,而且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就連它的盟友英國都以爲普魯士堅持不停肯定倒下了。而這時令人崇拜的腓特烈大帝甚至兩次産生過自殺的念頭。可以想象,當時的處境有多麽艱難。
大家知道,拿破侖掌控了法蘭西之後,就開始了瘋狂的對外擴張。在1802年3月,英法訂立了“亞眠和約”,英法兩國進入了暫時的和平。到了1805年至1806年,英國四處撺掇盟友組建“反法同盟”,這樣英國與奧地利、普魯士結成反法同盟,隨後俄羅斯也加入其中。
在此期間,拿破侖在歐洲大陸的軍事行動連連勝利,而陣容強大准備登陸作戰的海軍,卻在特拉法爾加的海上再次被英國海軍擊潰,致使法國海軍一蹶不振。事實證明,再從海上進攻英國不是明智之舉,所以拿破侖的戰術由“攻”改爲了“封”,就是對英國實行“大陸封鎖”。
爲此,在1806年至1807年拿破侖先後兩次頒布法令,從不准英國船駛進歐洲各港口,禁止與英國有貨物往來,到凡是涉英商船和貨物“一概沒收”。而且還派出兩萬名關稅人員在軍警的協助下,到歐洲大陸邊境檢查督導,以防有英國貨物走私。
俄國的爽約刺破了拿破侖精心編織的網。惱怒的拿破侖在第二年6月24日,以破壞“大陸體系”爲由,親率57萬大軍攻入俄羅斯,可是,迎接他的卻是一片火海。俄國人不惜燒毀自己的家園,也要陷拿破侖于困境。寒冬到來,缺衣少食的法軍被迫撤退,拿破侖最終僅帶2萬殘兵敗將回到巴黎。
而俄軍一路向西追擊法軍,攻陷巴黎,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由此成了“歐洲的救世主”,登上歐洲“反法同盟”盟主的寶座。
如此看來“歐洲憲兵”不是吹的,反戈一擊就立馬破了拿破侖下的是兩手棋,一手在歐洲大陸封鎖英國,使英國得喘不過氣,另一手在北美大陸,挑起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讓英國十分被動。結果是沙俄背叛救了英國一命。
1918年3月3日,無奈蘇俄只好接受條件,與德奧簽署了讓蘇俄喪失四分之一領土並賠償60億馬克的《布列斯特和約》。隨即蘇俄單方面退出了戰爭,協約國一時間一片嘩然,西線的英法頓感壓力,因爲上百萬東線德軍馬上就可能掉頭而來,好在美國及時補上了這個空缺,加上後來的西班牙爆發流感和德國國內發生革命,協約國才險勝同盟國。
俄國的這次背叛徹底犯了衆怒,英法以保護戰略物資爲由出兵摩爾曼斯克,美日也在遠東登陸,“十四國武裝幹涉”瘋狂而至,蘇俄國內的“白軍”等反對勢力也蠢蠢欲動,紛紛起兵。
然而,俄羅斯的這次背叛是真的拯救了自己。不僅脫離協約國陣營,使蘇俄得以喘息,而且由于同盟國戰敗,《布列斯特和約》就成了一張廢紙,割地賠款一律不作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