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世界最北的熱帶
墨脫位于西藏東南,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麓,它所在的緯度,是北緯29度。國際上公認的熱帶範圍,在南北回歸線(23°26′)之間,所以,從理論上講這裏並不是熱帶。
但是,西藏東南是一片神奇壯麗的土地。洶湧的雅魯藏布江在南迦巴瓦(海拔7782米)和拉加白壘(海拔7294米)兩座大雪山中間,硬生生在喜馬拉雅山脈上劈開的一個大口子,這就是雅魯藏布大峽谷。印度洋的暖濕水汽,以這條峽谷爲通道,源源不斷來到原本寒冷幹燥的青藏高原。這條大峽谷輸送水汽量的強度,與夏季自長江以南向北輸送的水汽強度都相當。
門巴族小朋友抱著一串香蕉。香蕉是當地人常吃的食物之一。 圖/圖蟲·創意
湍急的雅魯藏布江日夜奔騰,將河底的泥沙和石頭淘去了許多,這讓雅魯藏布大峽谷成爲了世界上最深的峽谷,墨脫,也因此被稱爲了“世界屋脊的低谷”。從海拔200米的墨脫縣巴昔卡村,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頂,超過7500米的落差,造就了中國唯一的具有完整自然垂直帶譜的山地。9個垂直分布的自然帶,幾乎集中了從海南到北極的各種植被,堪比一個濃縮的地球。
墨脫的原始森林。攝影/劉志強
印度洋的水汽,不僅塑造了墨脫的熱帶環境,還爲這裏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美了容”。當暖濕氣流撞上高山之巅,就形成了大量的海洋性冰川。它們的積累和消融都很快,流動性強,對山體的侵蝕、搬運能力強,山頂周圍的岩石往往被“刨”走,只剩一個非常尖的山峰,兩壁十分陡峭。
西雙版納:“野生動植物王國”
廣東、廣西、雲南和西藏四省、自治區的南部邊緣,其實都邁入了熱帶的界線,但是,這裏大部分的熱帶生態系統,都在長期的農業生産中,被破壞殆盡。農田,灌木、種植林取代了原生的雨林,只有在險峻陡峭、人迹罕至的山地,才殘存著幾分熱帶的模樣。
讓人欣慰的是,西雙版納還在!她橫臥在雲南省的最南端,保存著中國最大的一片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
蜿蜒的瀾滄江。圖/視覺中國
在暖濕水汽的滋養下,西雙版納一躍成爲了“植物王國王冠上的綠寶石”,迄今爲止,在這裏發現的高等植物多達5000多種,占到全國高等植物總數的六分之一。在西雙版納東、西、北三個方向高山的保護下,許多誕生于第三紀(距今6500萬年至300萬年,隨後就是今天所處的第四紀)的古老植物,如桫椤、雲南蘇鐵,得以在冰期中幸存,一直延續至今。
亞洲象。圖/視覺中國
亞龍灣的銀沙灘。圖/視覺中國
亞龍灣沙灘,仿佛是過過篩子一樣,質地異常細膩,踩上去柔軟得就像踩在面團上一般,走過時留下的“吱吱”聲,帶來踏雪般的喜悅。這片沙灘好到甚至“驚動了中央”,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沙排”比賽的場地用沙,都是從這裏運過去的。 爲什麽亞龍灣的沙灘如此之好?要想找到原因,還需先把海南這兩個字需要掉個個兒,沒錯,就是南海。亞龍灣的沙灘,來源于南海中最爲繁茂、絢麗的“叢林”——珊瑚礁。白色的沙子,不是石頭,而是珊瑚和貝殼經過打磨、風化後形成細小顆粒。
美麗的珊瑚。圖/視覺中國
南海上的西沙群島,是我國沿海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發源地。這裏夏季水溫在29度左右,冬季也不會降到24度以下,光照充足,是珊瑚生長的理想場所,珊瑚礁總面積預計超過了100平方千米。 從空中俯瞰,西沙的島嶼,就像是一塊塊鑲嵌在藍絲絨上的綠寶石,白色的鑲邊底座,是沙灘,翠綠的中央,是熱帶叢林。在西沙群島的數十個島嶼、環礁之中,除了基岩島之外,其它都是由珊瑚形成的島礁,是珊瑚造就了這片珍貴的南國重鎮。
西沙群島島上的燈塔。圖/視覺中國
其實,西沙群島的玩法,和馬爾代夫完全不同:大部分遊客僅能登陸全富島、銀嶼島和鴨公島,而且沒法在島上享受星級酒店(因爲根本沒有)。南海的美,不僅在于它的景色,更因爲這個地名前面的不可或缺的中國二字。
總有一天,我們還會再往南走,前往南沙群島和曾母暗沙,去探索這些從小就印刻在我們記憶深處的地方。
台灣省的北回歸線地標。圖/視覺中國
其實,台灣省的實際熱帶區域,已經越過了北回歸線。日本暖流(又叫黑潮)在流經台灣島東海岸時,爲這裏加了溫,從氣候條件而論,台灣島全島都具有長夏無冬的熱帶氣候特征。
但是,如果你在網絡上搜索“台灣島熱帶”,你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台灣島的熱帶主要分布在台灣南部的恒春半島、蘭嶼和綠島”,或者是“台灣本島唯一的熱帶區域——墾丁公園”等等。
台北大學的椰子樹,椰子樹是典型的熱帶植物,台北大學也以椰林大道而聞名。圖/視覺中國
1895年,日本占據了台灣,在當年10月頒布的《官有林地取締規則》中,規定“如無足以證明所有權的地券或其它確據之森林原野,概爲官有。”此後,96%的台灣森林,都歸了占領當局。在1926年時,台灣全島還有超過了210萬公頃的森林,但到了1942年,森林面積驟減了近90%,只剩下大約17萬公頃了。 自1949年開始,爲了挽救財政困局,當局也開始砍伐森林。“上世紀50、60年代,我們必須砍伐森林,賣祖宗財才能活下去”,台灣省生態協會理事長楊國祯在回憶起那段曆史時,十分無奈。上世紀60、70年代台灣省經濟的崛起和蜂擁而起的建設高潮,再次將這裏的森林逼入絕境。
台灣熱帶森林中用木頭鋪成的步道。圖/視覺中國
不過,即使是誤傳,也不要緊,更高的知名度,也讓珍貴的熱帶森林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墾丁的旅遊,已經成爲了當地的名片。對于海南、西雙版納等熱帶地區來說,情況也是如此。曾經,橡膠業是西雙版納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季雨林被橡膠園無情地分割得七零八落。但隨著旅遊業逐漸成爲支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零散的季雨林,一定還會再次相連成片的。
– END –
文丨張雨晨
封圖丨視覺中國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