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點燈
非政府組織零廢新加坡(Zero Waste Singapore)半年前開始,招募義工同零售商接觸,說服他們獎勵那些自備餐具或購物袋的顧客,在環保的同時,爲自己打造注重環保的品牌形象。他們走訪了150個商家,最後只有10多個加入這次的活動。
來自荷蘭的蘇珊(Suzanne van den Briel,38歲)喜歡喝冷飲,她出門時,會從包包裏掏出一個帶著吸管的玻璃杯子,要求店員把冷飲裝在她提供的杯子裏。要是她一時大意,忘了告訴對方她不需要吸管,別把店裏的用後即丟吸管放在她自己的杯子裏,還會爲此懊惱一番。
另外,跟在家鄉時一樣,她出門總會帶著一個大環保袋,如果要去超市買日用品,一定會用這個環保袋。
蘇珊是自備餐具或用具(Bring Your Own, 簡稱BYO)一族。這樣的概念並不新鮮,同超市不發免費塑料袋相輔相成,爲的都是通過重複利用購物袋或餐具,避免或減少一次性用具的使用,達到減少垃圾的目的。
在本地,近年來也有不少人自備購物袋,但跟大家喜歡出外用餐的習慣相比,自備餐具者就比較少。爲了讓這股風氣更盛行,除了教育消費者以外,商家的配合也不可或缺。
因此,非政府組織零廢新加坡(Zero Waste Singapore)從半年前開始,招募義工開始同零售商接觸,說服他們獎勵那些自備餐具或購物袋的顧客,在環保的同時,爲自己打造注重環保的品牌形象。
蘇珊在荷蘭時,曾在食品公司做過市場營銷,一年前隨丈夫來新加坡後沒有工作。半年前,她經朋友介紹開始爲零廢做義工,工作包括聯絡商家,向他們介紹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的好處,之後還要同商家跟進,制定一些細節。
“他們當中很多都挺願意的,而且有些已經給予一些獎勵措施,一些則在售賣自己的咖啡杯。但他們說有興趣,最後未必真的會加入我們的活動。”
零廢創辦人鄭志泉透露,他們走訪了大概150個商家,多是飲食店和便利店,最後只有10多個加入這次的活動,承諾會給自備袋子和餐具的顧客提供獎勵。
商家擔心打亂操作程序
鄭志泉說:“商家主要有兩大顧慮,一是沒有預算提供獎勵,一是覺得允許顧客使用自己帶來的餐具,會打亂操作程序,萬一顧客自備的杯子太小,裝不下店員准備的飲料,商家怕被顧客投訴。”
所以,零廢的另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到公司和公共場所舉辦講座和小型路演,教育公衆自備餐具時,注意要選擇大小適中的餐具。
本地人最常光顧的小販中心和食閣暫不是零廢的主要宣導對象,因爲他們大多已經爲打包的飯盒征收額外費用,這已經是一種間接鼓勵顧客自備餐具的舉措,問題在于顧客本身願不願意。
零廢新加坡在2008年創辦時,以網站的形式開始宣導減少浪費和再循環信息,直到2015年才注冊成非政府組織。該組織主要關注四種垃圾:食物垃圾、塑料垃圾,住家垃圾和商業垃圾。
其中,零廢估計,新加坡人丟棄的塑料垃圾中,30%至70%屬于一次性用品如打包的塑料餐具、塑料袋和塑料瓶。在2003年到2016年這14年裏,我國制造的塑料垃圾增加42%,但再循環率卻只有7%至13%。
在平時生活中,鄭志泉也是盡量少用一次性用具,他隨身攜帶保溫水瓶和購物袋。
零廢希望能在今年內,鼓勵至少500家零售商店加入他們的BYO活動,減少100萬個一次性餐具或袋子的使用。
咖啡館提供一元折扣
其中一個加入活動的是位于尼路(Neil Road)的咖啡館The Lokal,他們將從8月31日起,爲打包時自備飯盒和杯子的顧客提供一元折扣。顧客如果買一杯飲料和一份食物,節省兩個餐具,就可獲得兩元折扣。
The Lokal的市場營銷經理陳佳敏說:“自備餐具的人很少,每幾天才碰到一個,而且多是外國人。我們希望這麽做能盡到社會責任,我們可以少買一些一次性飯盒和杯子。”
零廢將在本月31日的記者會,正式公布已決定加入計劃的零售商名單。
自備餐具或用具貼士
購買前
■盡量准備跟零售商使用的一次性用具差不多大小的盒子、水瓶、杯子或袋子
■如果常用一個背包或手提袋,可固定放著可重複使用的袋子和餐具
購買時
■禮貌地告訴店員,想用自備用具
■多微笑
■告訴店員自己是爲了環保
■盡量別在高峰時段占據別人太多時間
付錢後
■如果店員接受你的要求,記得感謝對方
■要是不能如願,也不要太過介懷
義工要有熱忱願意投入
零廢除了需要義工同商家聯絡外,也需要義工加入他們的各種宣導計劃,包括定期到公司舉辦講座,籌劃路演等。
鄭志泉說,他目前已經召集到約20名義工,他們雖然不一定具備很好的專業知識,但都對環保課題有熱忱。“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能投入的人,而不是來了幾次就不再出現。”
義工沒有年齡或職業限制,但最好時間比較自由,因爲一些講座和路演是在平日中午利用午餐時間進行。義工只需要每兩個星期碰面一次,但在籌劃活動期間就會比較忙。
有興趣加入的人,可聯絡[email protected],BYO的網址是www.byosingapo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