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汨羅江上一葉舟
比如有一本書叫《天才源自刻意練習·通向成功的高效學習法》,要學習這個概念,你需要去看一本書的內容,還有大量你之前從未接觸過的概念,最後通過這本書幾萬字信息輸入的學習,沒有人能一字一句記住全部內容,你只需要理解“刻意練習”的要領,和相關的概念,你就能參照這些概念進行學習。
因此你會發現,概念是對複雜或冗長的信息高度提煉概括集成的知識單元,或是知識的晶體。具體來說,人類在認識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是自我認知意識的一種表達,形成概念式的抽象思維意識。全世界公認最好,被稱爲史上最牛的“費曼學習法”正是以概念理解爲核心,通過四個步驟“選定概念,模擬教學,重複回顧,簡化表達”完成高效學習。也就說,你認知的概念越多,越有助于你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就像你擁有的原材料越多,供你選擇組合的余地就越多。
所以,在這裏我們把學習的第二本質定義爲:掌握概念。
3、學習的內化階段:心智模式
爲什麽有的人工作很努力,努力到無能爲力,領導還是不滿意,面臨著降薪,甚至是隨時被辭退的危險。
查理·芒格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並幫你避免失敗。”
思維模式是什麽,我們在上面提到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元,也就說思維模型,就是概念模式。
一旦你把這種概念模式(一組概念)形成自己大腦向行爲發出的一組操作指令的程序,意味著這種概念模式(思維模式)內化成了你的心智模式——認知框架,思維路徑和行動導向,你就能利用某種心智模式“解釋問題,解決問題,預測問題”。
人與人最大的認知差別,歸根結底是心智模式。
4、學習的輸出階段:學以致用
毛澤東說:“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
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一個侃侃而談,看問題很深刻、很通透的人與你協同工作時,卻總是令你抓,因爲他說的比做的厲害。學不致用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
荀子《勸學》中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人生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過程。學以致用,在于利用現成的知識體系讓自己快速成長,解決實際中存在的問題,熟練駕馭心智模式和生存技能;還可以保存腦力、體力和精力,避免無畏的“摸著石頭過河”,少走一些彎路,你越節省自己的資源,就越可以有機會去開闊人生更開闊的視野和版圖。學以致用的背後還有更深層的一種智慧:用以治學。
用以治學,則是脫離過度依賴知識,“盡信書不如無書”,避免浪費太多的時間在“學習”上,損耗了更多實踐的機會。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實踐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總結失敗的經驗,避免再犯同類型的錯誤;得出成功的經驗,進行快速複制,讓自己事半功倍。
知識的應用,很多情況下是無法進行1:1的複制,需要通過你自身的實踐情景,在過程中進行查漏補缺,甚至提出質疑,然後形成全新的知識體系。就像斯賓諾莎說的:“知識歸根結底由經驗而來。”也就說,你得學習舊知識,還得自己煉制新知識,而這種知識一旦具有廣泛的實用性,那麽這種新知識就能幫去更多的人提高認知效率,縮短學以致用的時間,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麽有的人會把學習的本質定義爲是文明延續和發展的橋梁與紐帶,但學習的本質終歸還是體現在一個“用”字上。
所以,在這裏我們把學習的第四本質,也叫終極本質定義爲:學以致用。
結束
認知學習本質的越深刻,人生的解法就越精准越簡捷。
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麽,說法很多,我們不妨歸結爲這三點:生命、時間和認知。認知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人一旦認知到學習的本質,認知效率才會被徹底釋放,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和學習層次,爆發出驚人的創造力,還可以引領大衆的心智,讓自己的生命質量和時間變得更加豐盈。
未來我們的學習方向在哪呢?《人機共生》一書提出智能時代,制勝未來工作的5個生存策略,爲我們提供了未來主流學習的方向。
1、超越,建議全局觀,彌補人工智能的決策短板;
2、避讓,讓人做人的事,機器做機器的事;
3、參與,讓我們與人工智能一起工作;
4、專精,找到那個沒人想自動化的領域;
5、開創,創造支持智能決策和行動的新系統。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