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新加坡朋友聊起新冠肺炎疫情,她笑著說:我們不是佛系,我們是武當派!
的確,要不是新冠肺炎疫情,人們或許很少知道,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新加坡痛定思痛,總結教訓、苦練內功,打造了一套“武當派”抗疫秘籍。
這次的疫情讓這套抗疫秘籍曝光: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平均每一平方公裏就有1家相當于國內發熱門診的公共衛生防備診所(The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Clinic,簡稱PHPC)。它們才是新加坡這套抗疫“秘籍”能氣出丹田的內功基礎。
啓動:只需一個按鈕
在台灣的時候,曾安旎的咳嗽有些加重。起初,她並沒有在意,因爲她已經咳了快6個月了,而且台灣那會兒的天氣的確有些涼。
2月14日淩晨回到新加坡的家中,曾安旎依舊幹咳不止。
在平常,若不是急症和住院,新加坡人生病的時候一般都會首選預約社區裏的公共綜合診療所,或是家門口的私營全科醫生診所。曾安旎覺得有必要去看醫生,便預約了一家診所。但她認爲這應該只是一次普通的就診,最多花上45分鍾就夠了。
“一看到我的咳嗽症狀,他們立刻將我安排至一個隔離等待區。”在社交媒體上,曾安旎記錄了這個特別的情人節。醫生穿戴好防護用品、全副武裝地走進隔離區,詢問她最近的旅行史和咳嗽情況,“我大概要被送到醫院去了”。
聽說自己需要轉院,曾安旎打算先回趟家,吃點東西、洗個澡、換身衣服。但醫生說:“不行,我們會叫來救護車直接送你去醫院,你就在這兒等著。”
很快,曾安旎就被送到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接受檢測。
好在,這只是虛驚一場。
而這還是2月18日新加坡政府啓動公共衛生防備診所(PHPC)體系之前。
正如新加坡衛生部長顔金勇所說,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似乎“只是摁下了一個按鈕”。隨著PHPC體系啓動,900多家先前已經加入了PHPC體系的社區全科診所陸續“激活”,開始有條不紊地展開抗疫工作,作爲政府指定的專門診所,收治流感樣病例(ILI)患者,根據病人的症狀判斷是否需要轉送醫院。如果病人只是咳嗽、喉嚨痛、流鼻涕、發燒,那可能就是輕症患者,只需要開病假條、居家隔離;但如果病人有肺炎症狀,或者醫生根據病人的旅行史極度懷疑他得的是新冠肺炎,比如曾安旎那樣,就會將病人轉運至傳染病中心進行檢測。
設計:吸取非典教訓
政府一聲令下,900多家診所集體“變身”。可以想見,PHPC絕不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新加坡政府的“靈機一動”。
40.8%的確診病例爲醫護人員,酒店入住率暴跌,零售商店、餐館收入銳減,失業人數激增……2003年的“非典”疫情給新加坡人留下了太深刻的教訓。
然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拍著胸脯保證下一場疫情不會馬上到來。流行性感冒每年“如約而至”、H1N1突然來襲……每一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能各不相同,但如果每一次疫情暴發都要重新制定一份新的抗疫計劃,又未免容易慢半拍。
正因爲如此,在“非典”疫情過後,新加坡政府開始思考設計一個能夠充分利用和優化現有醫療系統、以靜制動、可以隨時啓動的抗疫體系。
注重“修煉內功、強健筋骨”的新加坡一度大力發展社區醫療、培養全科醫生,將醫療陣線前移,打造了較爲完備的診療分級制度,其中全島20家公共綜合診療所和2000余家私營全科醫生診所構成了新加坡醫療系統的基礎——初級保健診所,扮演著“守門人”的角色。
但別以爲當全科醫生就技不如人。新加坡萊佛士醫療集團全科醫生醫療總監莊士傑介紹說,要想在新加坡成爲全科醫生,一樣需要像專科醫生那樣要接受4至5年的專業培訓。
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也打通了醫療系統內部溝通渠道。一方面,新加坡法律規定,一旦發現結核病等傳染病病人,診所有義務且必須及時上報。另一方面,雖然同屬醫療體系,有公立私營之別,但彼此之間的互動十分頻繁,經常會組織交流培訓。新加坡衛生部也十分看重與私營醫療機構的關系,願意傾聽和采納來自私營診所醫生的反饋意見。
然而,要打贏與疾病的對抗賽,光有靠得住的“守門人”還不夠,還需要有靠得住的戰術作支撐。
篩查流程圖
基于診療分級制度,加上緊密的公私關系,新加坡政府打造了PHPC體系。正是這套戰術,要求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出現時島內的診所及時響應,步調一致地按照衛生部給出的最新指南接收篩查和治療病人、分發藥物、注射疫苗,將篩查出來的可能患有SARS、MERS、新冠肺炎等傳染病的病人轉送至醫院,爲維護新加坡的醫療秩序“守住大門”,避免醫療資源擠兌。
莊士傑介紹說,在2009年H1N1疫情暴發時,新加坡政府就曾摁下PHPC“按鈕”。而在平時遭遇嚴重霧霾天時,政府也會啓動PHPC,爲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提供服務。
運作:有補貼有資源
然而,除了20家政府旗下的公共綜合診療所,其他的私營診所憑什麽政府說准備好就准備好,說調動就調動?
事實上,啓動PHPC體系並非真的只是“摁下一個按鈕”那麽簡單,需得平時水磨工夫。
莊士傑告訴記者,政府在決定啓動PHPC體系後,會通過通函等方式通知所有900多家已申請加入PHPC體系的診所,診所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響應政府號召、激活“公共衛生防備診所”這一身份。
因此,在新加坡暴發新冠肺炎疫情、2月18日政府啓動PHPC後,截至當天下午6時30分只有667家被激活。但在後來的日子裏,激活的診所陸陸續續漲到921家,其中包括萊佛士醫療集團旗下的45家診所。萊佛士醫療集團還在疫情期間與政府合作、在機場邊檢負責體溫檢查工作,派遣醫療團隊前往武漢將新加坡人接回家。
但沖在抗疫第一線,對醫護人員來說豈不是很危險?那又爲什麽願意加入PHPC體系,並激活公共衛生防備診所?難道有福利?
當然有。政府免費爲診所員工提供最多3個月用量的醫療防護用品、6周用量的預防病毒藥物,以及必要的感控培訓。莊士傑介紹說,甚至疫苗以及疫情期間的藥物、口罩等防護物資的需求配給只有公共衛生防備診所才有權“享受”。
並且,政府爲了鼓勵病人及時去公共衛生防備診所就醫,還給予了抗疫補貼。這樣一來,病人的經濟負擔減輕不少,診所也有了診治病人的積極性。
“免費”“補貼”,你以爲這都是看在錢的份上?那就錯了。
在萊佛士中國總經理胡彩嫦看來,這裏其實暗藏著一個“隱形福利”。“新加坡人習慣了首先去診所而不是醫院看病,無論是否是在疫情期間。”胡彩嫦解釋說,既然不管怎樣都有可能暴露在新冠肺炎病人面前,那還不如激活公共衛生防備診所的身份,這樣防護物資不用發愁,診所也可以及時獲得衛生部最新版本的診療指南,醫護人員的健康也就有了保障。
不強制激活,但激活的診所有國家撐腰,又有誰會不願意與病毒“大戰三百回合”呢?
這大概也就是爲什麽PHPC的標志就是一個寫著“READY”(准備完畢)的紅勾,或許是想用“READY勾”寓意“READY GO”吧。
但要想在診所的玻璃門上貼上顯著的“READY勾”標識,得先過三道檻:首先,診所必須至少有一名全科醫生,並且提供初級全科醫療服務,這就將醫美診所和牙科診所排除在外,畢竟術業有專攻;其次,診所必須加入新加坡本地的醫保體系CHAS;最後,診所醫生必須獲得慢性病管理課程(CDMP)認證。
流程:“小”診所“多”用途
事實上,正如新加坡政府所期待的,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遍布全島的公共衛生防備診所成爲了抗疫的主力軍,小而多就是它們的優勢所在。
“小”,與社區的公共綜合診療所相比,大多數的私營全科醫生診所規模會小許多。莊士傑介紹說,小的診所或許只配備有一名醫生、兩名護士,大一些的也就七八個醫生。
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PHPC按鈕沒被摁下的時候,診所可以不用專門將出現流感樣疾病(ILI)病人和其他疾病病人分流。
而一旦按鈕摁下,診所就必須有公共衛生防備診所的樣子。
只有一間診室的診所布置示意圖。
擁有兩間或兩間以上診室的診所布置示意圖。
病人進入診所前一定要經過篩查分流,診所需要准備好有蓋子的生化廢棄物垃圾箱、篩查表格、體溫計、一次性手套、洗手液、消毒劑,以及提供給流感樣疾病病人佩戴的外科口罩等。
病人走進診所後,爲避免交叉感染,PHPC體系要求即便是再小的公共衛生防備診所也必須爲流感樣疾病病人設置專門的、相對隔離的候診區域、轉診等待區等,將疑似病例與其他疾病的患者隔開。而如果診所實在地方太小,沒辦法爲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提供單獨的診室,那就將他們與其他疾病患者的就診時間錯開。
“多”,不用多說。到目前爲止,新加坡激活了921家公共衛生防備診所,包括20家綜合診療所和901家私人診所。
“多”的優勢也顯而易見。
首先是離家近。病人就診前可以上網查詢到家附近2公裏之內由近及遠的所有公共衛生防備診所信息,通常不止一家。2公裏之內,意味著步行最多30分鍾就能抵達,認准PHPC的“READY勾”標識就好。這樣就能避免病人搭乘公共交通輾轉、傳播疾病。
其次是病人少。921家公共衛生防備診所分攤了全新加坡的病人,減少了聚集,院內感染的情況自然也會少一些。
最後是易監測。每家公共衛生防備診所收治的基本上都是居住在附近的病人,“常來常往”,更容易知根知底。並且,政府鼓勵病人盡可能在同一家公共衛生防備診所複診,這樣治療也有連貫性,方便監測病人的病程發展及其家屬的健康狀況。
正如新加坡衛生部長顔金勇所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PHPC就是保障新加坡人正常生活、避免醫療資源擠兌的一道“重要的防禦線”。
而這道防禦線的布置,不是應急,而是早早打算、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出現時,這群時刻准備著的醫生和診所才能夠迅速站出來,協助政府處理危機。
這或許就是新加坡的“武當派”秘籍。
(新民晚報·深海區,撰稿:齊旭)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