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震撼不是用語言可以形容的,就像修定寺塔。開車從安陽市出發走了一個多小時,越走越偏,心裏的期望值也就越來越高。走到磊口鄉清涼山村的時候,導航說已經到達目的地附近。就刻意的找了找,在遠處看到一座並不是很起眼的塔。說它不起眼是因爲它的確並不高大,顔色除了黃土色外還帶有黑色,整體發暗。當時的情形用“深山藏古塔”來形容,還是非常應景的。
看到這個“國保”碑的時候就感覺不簡單了,竟然是1982年立的,比我還大那麽幾歲。
就像看電視一樣,劇情反轉的幅度越大就越精彩,修定寺塔就是這樣一部“電視劇”。當你走到跟前的時候,那種震撼根本就無以言表。用天下第一這樣的詞彙形容都感覺詞彙的蒼白。這修定寺塔絕對的是奢華“裝修”,塔身密密麻麻到處都布滿了圖案,每一磚是,拼接起來還是,工藝精湛,細膩入微,華麗到唯美。
東魏時天城寺改名城山寺,北齊時文宣帝高洋巡幸于此,見二水寺前合流改稱合水寺,隋代才稱呼修定寺,一直沿用到今天。都知道南北朝時佛教之風盛行,而東魏的都城叫“邺”,也就是現在臨漳和安陽一帶,所以這一帶就是佛國的中心。而修定寺在南北朝一直都是全國最大的寺院。隋唐以來修定寺長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佛教場所之一。但很不幸的是在古代越是重要越容易遭受打擊,清朝末年寺廟全部被毀,唯獨修定寺塔留了下來。
那塔又是什麽時候建的呢?現在一般都說唐塔,但是普遍認爲修定寺塔最初建于北齊,唐代的時候重修,現在塔身浮雕磚皆是唐代的作風,所以後世才稱爲唐塔。
一說到唐朝就想到一幅萬國來朝的盛世場面,唐朝是包容的,修定寺塔也是。修定寺塔的浮雕磚上有身穿袍服的真人,有頭梳圓髻、面部豐腴、足蹬雲履的侍女,有淩空飄蕩、輕歌漫舞的飛天,有赤身裸體、身紮兜肚的童子,有英武雄壯、頂盔貫甲的武士,有頭戴尖帽、緊衣長衫的胡騰人等等。此外還飾有青龍、白虎、花卉、彩帶等圖案。聽出來了沒,雖然這是一座佛塔,但這圖案裏面可是包羅萬象的。真人一般是修道的,侍女是士族家的,童子很多是待在仙人身邊的,武士不用說是打仗的,跳胡騰舞的更多是“少數民族”。所以表面說它是佛塔,其實它更像是唐朝的百態人生。
特別是塔身的花磚圖案中出現了很多的波斯、粟特文化。比如做胡騰舞的人物形象,團花中的石榴花圖形,都帶有明顯的粟特乃至波斯風格。雕磚中的象明顯又帶有印度“血統”,可以說這座塔就是西域、印度、中原文化在唐朝時融合的象征。
修定寺塔的設計者,肯定在數學上的造詣極高,塔身四壁由菱形、矩形、三角形、五邊形,以及直線、曲線組合的各種形制的模制花磚嵌砌而成。
當然修定寺塔也是建築,所以再牛也會老化,特別是塔頂,真的是多災多難。明代的時候重修過一次,其結構由塔蓋和塔刹兩部分,遍覆紅黃綠三彩琉璃,也是全國罕見的琉璃頂花塔。1952年的時候塔頂徹底毀壞。後來國家再修的時候塔刹是比照山東神通寺的四門塔修的,跟原樣出入比較大。其實塔身建國後也大修過,現在很多磚雕的顔色都不一樣,如果細看很多重複的圖案也都是形似神不似。
走的時候,真的是依依不舍,雖然這是第一次見修定寺塔,我也並不信佛,但它帶給我的震撼是發自內心的以前從來不曾有過的。就算它身處于偏遠的小山村,但它在我的價值觀和認知觀裏當之無愧就是天下第一。
以往相關:
安陽靈泉寺石窟,漫山遍野都是阿育王塔,你看懂了嗎?
道口古鎮,一座不僅有燒雞味道的真正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