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投資,將會帶來哪些新機遇?
在3月16日國新辦2020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對于市場上熱議的新基建或將成今年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動力,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這個問題的核心其實還是下一步宏觀政策的基本取向。
新基建近期備受關注。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近一個月時間,決策層開會多次提及“新基建”。
對于新基建,互聯網科技公司表現積極。京東方面人士介紹,京東致力于更好地開放核心能力和資源,打造新一代基礎設施,給更多行業以數字化升級的有效支持和路徑。以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爲代表的新一代基礎設施,不僅成爲京東抗“疫”作戰的核心能力,也幫助大量企業跨越疫情阻隔,實現“逆生長”。這種充分數字化的實體資源和能力在未來也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爲經濟成長的重要基礎設施。
新基建發力補短板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暴露了中國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等領域的短板,也進一步激發了全社會對數字信息技術、智能供應鏈、智能物流、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智能等領域的産業升級需求。
毛盛勇表示,在擴大投資需求方面,空間還是很多的,包括短板領域比較多,産業升級、技術進步方向的領域也比較多,還包括公共服務的一些欠賬等等,這些方面都是我們未來要發力的地方。如果能夠再進一步撬動民間投資,這樣效果會更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微認爲,中國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間的經濟增長和供應鏈運行産生了沖擊,但也倒逼生産、流通、消費等方面加快進行調整,促進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供應鏈加快創新,不僅爲抗擊疫情提供了應急解決方案,而且爲當前加快經濟恢複穩定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相當程度上反映了未來市場需求和創新的方向。這進一步凸顯了供應鏈促進各行業傳統運行模式和利益格局的調整,進而更大力度推動供應鏈加快創新,成爲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降本增效的重要基礎和設施支撐。
京東方面人士認爲,新基建的核心要素是以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爲載體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是讓數字信息技術不僅成爲一種影響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也成爲一種重塑供應鏈、物流效率的生産方式。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作爲新一代基礎設施的代表,將極大地推動大量行業的建設步伐,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現以消費爲主動力的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的轉變。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爲,疫情期間,郵政、京東、順豐等物流企業在疫情發生後,業務資金不存在停擺問題,反而更爲積極進取。結合中國實體經濟升級發展必然要把握的從“世界工廠”式“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智能制造”)升級的導向,和消費者“用戶體驗”升級也必然對接的“智能服務”大趨勢看,不論是在疫情、自然災害等造成的“特殊時期”,還是消除了疫情沖擊的“常規階段”,向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的升級發展,都必須有智能供應鏈作爲保證。
供應鏈硬核抗“疫”
疫情期間,物流作爲供應鏈的落地環節對于現代經濟和生活的影響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因春節假期、生産延緩、交通運輸受限等因素影響,導致各地消費、供給都出現了一些困難,人們無法及時、便捷地獲取各項商品和服務。
1月23日武漢封城後,湖北各地市連續封城,全省範圍內的線下超市零售也陸續關閉,如何保證近六千萬人的日常生活物資是重要的民生問題。春節以來,“湖北什麽時候能收快遞”成爲微博持續保持熱度的話題。
1月底到2月初,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先後在三家電商平台下單三十余個訂單,收貨地址爲湖北某地級市,截止到3月1日只收到了兩個快遞。另外,農業生産物資、醫療物資、工業原材料物資等需求都在疫情期間對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情期間,京東供應鏈、物流、技術、服務等領先優勢更加凸顯,表現得尤爲突出。
京東一方面承擔和協助大量特定醫療應急物資運往疫區,同時和供應商配合,從貨源、倉儲配送、平台管控等方面全力保障了防疫醫療物資和民生物資的供應和價格穩定。
圖:京東物流在武漢某醫院配送物資 京東官方提供
爲穩定商業秩序,京東在第一時間成立了由平台生態、各事業群和技術部門組成的專項小組,以系統+人工的形式持續開展24小時不間斷商品價格的監控與治理,對于極個別哄擡物價的商家,京東已按照平台規則進行清退。
同時,京東各個一線業務部門也迅速反應,第一時間緊急聯動大量合作夥伴,加大、加快相關商品的生産和流通。在此過程中,針對社區零售及服務需求的增長,京東還積極配合各地政府,在全國多個地市上線“移動菜籃子”項目,將新鮮蔬菜從批發市場直接送到小區門口,預計僅湖北省每周就能解決10多萬家庭買菜難問題。目前,不同地區的人們因多種因素影響,在獲取商品和服務的速度、效率和質量上仍有所不同。京東提出了“技術惠捷”的概念,這將加快推動以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爲核心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也是新基建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供應鏈升級的投資機遇
在3月16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毛盛勇強調,要在擴大消費和擴大投資的結合點上去發力,起到更好的效果。如果能夠再進一步撬動民間投資。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被認爲是在技術升級領域的新一輪投資熱點。
業界人士預測,投資以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爲核心的新基建每年可産生4萬億紅利。
2019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0萬億元,這其中,線上實物零售額的占比只有20%左右,絕大部分都還是線下零售。相比于構築在傳統供應鏈體系下的線下零售超過20%的費用率,以智能供應鏈爲基礎的線上零售擁有更具競爭優勢的費用率。
以京東爲例,其整體的費用率只有10%左右,而自營業務的費用率則更低,與此同時,相比于一個只擁有15萬SKU的連鎖商超,京東在6500多萬種SKU的基礎上仍舊能夠將庫存周轉率控制在35天左右,這種高效率完全得益于其在過去幾年打造的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體系。
如果以目前全國的40萬億的社零基數,如果能夠通過供應鏈、物流效率壓縮1個百分點的費用率,就將爲全國的生産商和消費者每年産生4000億元的消費紅利,而如果能夠在現有費用率的基礎上平均下降一半,達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則可以每年至少可以産生4萬億的消費紅利。
賈康認爲,在新基礎設施建設中,物流和供應鏈在智能化軌道上向智能物流、智能供應鏈情境的升級發展,及其在現代化前景中將形成的不凡作爲,十分值得重視和期待。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