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的發展表現亮眼,在一項最新全球調查中排名第一,也是唯一進入20大的亞洲國家。
這項調查根據全球188個國家,在1990年至2016年間的37項公共衛生可持續發展指標數據進行分析,並以此預測各國是否能在2030年達到預定目標。結果顯示,新加坡以86.8分(總分100)的中位數高居榜首,冰島和瑞典分別以86分和85.6分的微小差距排名在後。戰亂不斷的阿富汗排名墊底,中非共和國則列倒數第二名。
公共衛生可持續發展指標由聯合國設定,包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疫苗接種覆蓋率、人體免疫缺損病毒感染率(HIV)、結核病發病率,及全民醫療指數,以協助各國更好地掌握並改善公共衛生表現。此次研究所使用的2030年預設目標,主要是根據這些發展指標進一步制定,如確保各年齡層人民健康;達到兩性平等,賦權于女性;終結饑荒,確保糧食安全和改善營養。
這項研究由設立在美國西雅圖的衛生統計評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主導,來自超過135個國家的2500多名研究人員和專家參與評估工作。
該研究所科研顧問付曼(Nancy Fullman)接受《聯合早報》電郵訪問時指出,排名前三的國家整體表現旗鼓相當,但新加坡以微差領先冰島和瑞典,是因爲我國在一些特定領域表現更爲優越,如預防吸煙和酒精使用。我國也有較低的青少年生育率,在暴力和殺人案件數量方面也明顯少于其他兩國。
付曼說:“這套發展指數旨在協助所有國家,看到各自在公共衛生方面所取得的傑出和不足表現。這些信息可協助公共衛生領域負責人、政策制定者和公衆,更好地了解社會哪方面需要更多投資和注意力,以獲改善。”
我國政府國會衛生委員會主席謝世儒醫生受訪時說:“新加坡不斷在公共衛生領域取得成果,這一研究與近年出現的類似研究結果是一致的。雖然我們在某些方面占了一定優勢,但不能忽視這一成就的重要性,也應鼓勵我們爲新一代國人繼續把工作做好。 ”
醫療政策顧問林方源醫生則認爲,新加坡在獲取醫療服務的便捷與銜接度上,比發展較落後的國家來得好。加上本地不受自然災害影響,這些都有利于我國的表現。但他強調,政府多年來在公共衛生方面所付出的努力的確有目共睹,應該獲得肯定。
這份最新研究報告昨天刊登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網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