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見習記者 李迪
3月17日,京東集團在美股盤前宣布了高達20億美元的巨額回購計劃,折合人民幣約達140億。
回購計劃一出,京東盤前股價應聲上漲近8%,開盤後,京東股價也翻紅。截至記者發稿,漲幅近12%。
被傳赴港上市,劉強東不斷淡出,京東在下一盤大旗?
除巨額回購和疫情貢獻外,將二次上市的傳聞,也使京東備受關注。
3月16日,據《香港信報》報道,電商巨頭京東已經聘請瑞銀、美國銀行等投行協助安排在香港二次上市。消息指出,京東或最快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回港上市。京東表示對市場猜測不予置評,並未直接否認。當初阿裏對回港上市,對于回港上市的傳聞也是保持“不予置評”的態度。
自阿裏回港上市且自身股價及流通性都得到明顯改善之後,市場便有傳言稱京東、百度、網易等互聯網巨頭也尋求回歸香港二次上市。
美股已走出十年牛市,估值相對較高,而估值相對較低的港股則具安全性。在美股多次熔斷的背景下,赴港上市有助于京東進一步降低單一市場融資風險,也有助于京東維持股價穩定。
若赴港上市成功,京東的企業估值也將面臨提升,能吸引更多亞太區的投資者,內地的中小股民也有望借此分析京東的成長紅利。
而與京東各項指標不斷創新高對比鮮明的,是其創始人劉強東的低調。近期,劉強東很少在重大場合現身,還退出多家子公司。據天眼查數據,自去年11月起,劉強東已卸任33家子公司的高管職位,僅2020前三個月,便卸任了29家。
其中最爲轟動的,是今年2月底劉強東京東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職位。京東數科前身爲京東金融,是京東集團“電商、物流、金融”三大板塊中具有戰略地位的重要公司,劉強東交出該公司的控制權,意味深遠。
自明州事件以來,劉強東的個人形象一落千丈,而其匆匆卸任多家公司的高管職位,疊加京東被傳出赴港上市的傳聞,不禁令人聯想到京東或許在下一盤大旗。對于京東內部而言,本次回購除了維持股價穩定外,或許也有更深遠的用意。
多家公司回購自家股票
除了京東外,中國平安、美的集團、波司登等多家公司也發布了股票回購計劃或已經實施了股票回購。
回購是向投資者返還現金的工具,也被看作是上市公司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要方式。通常情況下,在股票價格便宜時,公司領導人會加快回購速度。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爲,“股市劇烈波動確實是上市公司積極回購的重要原因,在股市震蕩的時期,通過股票回購有助于幫助公司穩定股價,減少股市波動對企業的影響,也有利于幫助振興股市,刺激股價。”
近期,在全球股票市場價格承壓的背景下,提出回購計劃的公司也在顯著增多。
3月4日,平安發布公告稱,將斥資4.94億元回購A股股份614.94萬股,最低成交價格爲80.49億元,而在前一天公司已經斥資5億元進行回購。
美的集團2月21日晚間公告,公司現提出新的回購計劃,預計回購金額不超過52億元。回購的股份將全部用于實施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及/或員工持股計劃。自2014年8月發布《關于股份回購計劃的長效機制》以來,這是美的連續第三年開展大規模回購計劃。截至2020年3月13日,美的集團已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了1745310股,支付的總金額爲 9173.40萬元(不含交易費用)。
也有不少公司目前已斥巨資回購公司股票。A股服裝企業雅戈爾公告稱,截至3月13日,已累計回購已接近23億元。
截止本月17日,三愛富已回購1.30%公司股份,耗資逾6500萬元,廣彙能源累計斥資1.09億元回購3279.74萬股。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目前A股市場已有近50家公司公告了回購計劃或實施了股票回購,下圖爲部分公司數據。
在許多公司都現金流吃緊的當下,能拿出資金進行回購,實屬不易。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已有回購計劃的美國八大大型銀行,便宣布暫停股票回購,以騰出資金放貸。
發出回購的A股公司也有可能面臨的現金流緊張問題,而近期監管部門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爲上市公司補充現金流,比如,2月中旬證監會出台再融資新規,創業板公司進行定增融資將面臨更少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