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一些國際豪華汽車品牌紛紛落地中國,並且在國內有著很好的銷售業績。在國內說到豪華汽車品牌,大家首先想到的是BBA系列:寶馬、奔馳和奧迪,再者就是保時捷、凱迪拉克、瑪莎拉蒂、法拉利等品牌。而其中擁有著100多年曆史的意大利豪華汽車品牌瑪莎拉蒂,曾經在品牌知名度最爲鼎盛的時候齊名保時捷,比肩法拉利蘭博基尼,不過慢慢的隨著汽車市場的發展,曾經火爆一時的豪車瑪莎拉蒂卻一落千丈,在銷量滑鐵盧之後,瑪莎拉蒂更是沒有審視自身的問題。
這幾年,瑪莎拉蒂在國內豪華車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這是爲什麽呢?
一、産品定位:
瑪莎一直是和寶馬、奔馳、奧迪、保時捷互相標榜的車型,那麽也就定位在了豪華汽車品牌上,那麽産品的消費人群也只能是社會上層的人們。但除了用來撐門面的GT、總裁和GC外,瑪莎拉蒂用來走量的車只有Levante和Ghibli。這跟保時捷怎麽比?先不說Levante的競爭力不如卡宴,瑪莎拉蒂還少了保時捷的走量殺器Macan這類産品,他們給消費者的選擇太少了。
還有就是,這個品牌本來就是意大利車企裏面的一個小衆汽車品牌,受衆率並沒有那麽高。
二、産品競爭力:
瑪莎拉蒂在售的車型有:Ghibli、總裁、Levante、GranTurismo和GranCabrio。這五款車型包含兩款跑車、兩款轎車和一款中大型SUV,産品的數量比較少,在汽車細分市場存在很大的漏缺。
而且産品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雖然外觀設計是沒有問題的,有著前衛性,但是汽車內飾是人們一直吐槽的地方。瑪莎拉蒂汽車的價格多在100萬元以上,但內飾卻看上去只有幾十萬車型內飾的配置,這就使得汽車的産品競爭力下降。
三、瑪莎拉蒂的自信
通常來說,一般車企應對銷量下滑的最直接措施就是降價,犧牲利潤來換取銷量,不過如果之前了解過這個品牌的朋友們應該會知道,在2018年的時候,瑪莎應對自己的銷量下滑問題,不僅沒有降價,反而發公告宣布全系車型在原本的基礎上再提高5%的價格,這波操作屬實讓人匪夷所思。可能他們是真的覺得國人能買得起瑪莎拉蒂的人不會在乎這5%的價格上漲,他們在乎的只有那個“魚叉”Logo。
還有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前幾年微商比較火的時候,每個微商的“朋友圈標配”都是一輛瑪莎拉蒂,而近些年來這個品牌又獲得了“渣男座駕”的殊榮,是不是有可能這也是瑪莎拉蒂不被大衆所接受的原因呢?